谷雨一過,,菜市場上便有了鮮嫩的粽箬,。“粽箬上市啦,!”不知哪位顧客一聲驚喜的喊叫,,菜場上三五個聲音齊來:“噢,端午快了,!”買粽箬葉裹粽子,,是開春后由麥月走向端午時節(jié)的序曲,也是端午儀式的一個重頭戲,。
居家人把買回的粽箬葉分揀,、剪去葉頭,、開水焯燙,然后放在清水里浸泡,。早早淘過的糯米,,靜待一旁,間或灑些水讓米更加膨脹著身子,,這米中摻入的品種不下五六個之多:紅棗,、花生米、赤豆,、醬過的豬肉精片,、蠶豆瓣、香腸等等,。一個裹粽子的快手,,二十斤米,全部裹好也就是三小時不到的工夫,。用半兩一杯的酒杯,,每二盅米為一個粽子。倒入左手圈圍著的箬葉里,,輕微抖動平壓,,而后將葉尾覆蓋上口,用扎繩緊勒二道,,打結(jié)而成,。
一鍋粽子煨熟很有講究,連煮帶燜,,在飄溢出的粽箬清香中,,得有幾小時的耐心,才會熟透,。
距端午還有好些天,,有活潑的孩童們胸前掛著用五色線編織的鴨蛋網(wǎng)袋,里面放著青殼咸鴨蛋,,讓人看著好歡喜,。
越來越近的五月初五,那兩三天里的清晨,,人們從菜場買回一小捆一小扎的新鮮艾草和菖蒲,,回家倚放門框兩側(cè),家中設(shè)有香案供桌的也會和點燃的小香一起置放其上,。美其曰:避邪驅(qū)蚊蟲擋惡氣,。
端午節(jié)當(dāng)日,也是初夏炎熱悶潮天氣的當(dāng)兒。至今許多人家延用老法,,燒上滿滿一桶滾熱水,,將切碎浸泡過的艾葉、菖蒲以及金銀花等倒入熱水之中,,攪攪,,待溫度適宜,讓家中幼兒脫衣進去,,家長邊說著排毒湯澡好,,邊擦洗著孩子的全身。
幾十年來,,端午節(jié)這天下午,,我都會固定去一家老浴室洗個“端午百草湯澡”。近百平米的洗浴區(qū),,可謂氣息獨有,,芳香濃郁。四個大小不一的池內(nèi)撒滿草藥,。最大池里,,浴客們不斷地蹲入浸泡,不一會額頭汗珠便滾落下來,,舒服至極,。老板掐著手指,我則半躺著喝茶,,聽他嘮叨:告訴你吧,,這些草,三天前采購到位,,昨晚十二個大盆浸泡,,今早十點投入各池。艾草用了五斤,,菖蒲二斤,牛舌頭草三斤,,金銀花二斤,,野菜花一斤,今年又買了一斤半向天草(即瓦松草)……老板笑嘻嘻地說,,已經(jīng)不少了,,真正一百種藥草泡出的“百草湯”是不可能的。
人們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吃是有考究的,。俗話說,,紅為五色首。這一天的菜肴一律以“紅”音或“紅”色為特色。舊時說法,,端午吃“十三紅”,。大約是:紅油咸鴨蛋、炒燒莧菜,、熗小紅蘿卜,、紅燒黃魚、紅燒肉,、涼拌撲黃瓜,、紅燒小公雞、煮鹽水蝦,、紅椒炒長魚,、枇杷、西瓜,、雄黃酒,、赤豆粽子。正午時分,,高香一炷,,一家人長幼有序圍桌而坐,擺上十三紅,,歡暢又融和,。
當(dāng)然,如今更多的百姓人家,,端午日桌上的菜肴僅為五紅,,意達而已。
農(nóng)諺里也有一句與端午時節(jié)關(guān)聯(lián):吃過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端午過后的天氣,晨曦里下田勞作的農(nóng)民們不用再披棉穿襖阻擋寒涼了,。
遲子建:故鄉(xiāng)的吃食
父親那時愛跟我們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講屈原,,講他投水的那條汨羅江,,講人們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為了喂魚,魚吃了粽子,,就不會吃屈原了,。我那時一根筋,心想你們憑什么認(rèn)為魚吃了粽子后就不會去吃人肉?我們一頓不是至少也得吃兩道菜嗎!吃粽子跟吃點心是一樣的,完全可以拿著它們到門外去吃,。門楣上插著拴著紅葫蘆的柳枝和艾蒿,,一紅一綠的,看上去分外明麗,,站在那兒吃粽子真的是無限風(fēng)光,。我那時對屈原的詩一無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個了不起的詩人,,因為世上的詩人很多,,只有他才會給我們帶來節(jié)日。
張恨水:“粽”有“高中”的好彩頭
“粽”與“中”諧音,,自古以來就有“高中”的好彩頭,。端午節(jié)正值畢業(yè)季,小小的粽子飽含著父母對子女殷切的期盼,。張恨水在《現(xiàn)代青年》一文中,,也描寫了一段有關(guān)粽子的故事……
倪洪氏斟了兩杯茶,讓他爺兒倆坐著,,把粽子和糯米糕移了過來,。計春笑道:“這一早東西都預(yù)備好了,多謝干娘費心,。天還沒有亮,,你先吃兩個粽子罷�,!�
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個粽子,將棕箬剝了,,用筷子夾了蘸好了糖,,然后送到計春面前來,笑道:“恭喜你今天畢業(yè),,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總是要吃一個的,。這是好口氣,,以后你還要高中呢�,!庇嫶航恿唆兆映灾Φ�:“干娘還是這種舊腦筋,,以為讀書的人,,都是像從前三考一樣,趕考中狀元。我和爹爹早說好了,,初中畢業(yè)以后,,我就去學(xué)工……”
蘇童:懷念祖母在我脖頸上掛“小腳粽”
蘇童在《祖母的季節(jié)》一文中,深情回憶起了祖母去世前不停的包粽子的往事,,“祖母坐在后門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幾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祖母貧苦一生,,留給孩子的東西,,也不過是一捆一捆的舊粽葉,掛在門楣上沙沙沙地響,。
春天的時候我祖母還坐在后門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裝滿了清水,浸泡著剛從湖邊葦?shù)乩锱碌那圄杖~,,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涼涼的清香味,。我走過去把手伸進木盆,挨祖母罵了,,她不讓人把碼齊的青粽葉搞亂了,。
我們白羊湖一帶的人都包“小腳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張粽葉里,,窩成一只小腳的形狀來,塞緊包好,,扎上紅紅綠綠的花線,。有一只粽子掛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頭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發(fā)現(xiàn)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掛著香噴噴、沉甸甸的,。
祖母挎著竹籃走過橫七豎八的村弄,,去五里外的白羊湖邊采青粽葉。我跟著她,。我們站在湖邊的黃沙地上望著四處可見的葦叢,,然后赤腳涉過一片淺水,走進最南面那叢蘆葦里,。祖母喜歡這里的粽葉,。
在長長的秋天里,我在祖母留下的舊粽葉下面出出進進,,總能聞到白羊湖邊蘆葦?shù)那逑�,,春天那個祖母的季節(jié)就浸潤著這股清香,。我料定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祖母還會將溫暖的手伸向我,,在我的脖頸掛上那只用紅線扎緊的“小腳粽”,。我掛著這只粽子跨出家門,走過村弄,,在白羊湖一帶燕子樣掠過,。走過春天走過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祖母的粽子也會留下永恒的清香,。祖母的墳在白羊湖邊。墳上長著一株嬌黃的迎春,。沒有青草,,青草還沒有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