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9-1-4/1546573682338.json,553,450

圖為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發(fā)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記者 吳曉薇 韓肖)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對于2018年出現的非洲豬瘟蔓延情況,,消費者對豬肉的安全性產生的質疑,,對此,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表示,,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我們可以放心食用豬肉及其制品,。
非洲豬瘟蔓延 引發(fā)消費者擔憂
2018年8月1日,,我國遼寧沈陽報告首例非洲豬瘟病例,隨后其他省份也相繼出現非洲豬瘟疫情,。截至11月22日,,全國20個省份共計爆發(fā)73起疫情。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fā),,引發(fā)了消費者普遍的擔心,。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監(jiān)測到相關紙媒報道4854條,,新聞網站文章7.7萬余篇,,移動端文章數2.5萬余篇,微信公眾號文章13.1萬余篇,,微博原發(fā),、轉發(fā)16.5萬余條,論壇發(fā)帖4243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2018年8月遼寧沈陽確診第一例非洲豬瘟病例開始,輿情熱度持續(xù)高漲,,而后疫情不斷蔓延,,波及江蘇、浙江,、安徽,、山西等多個省份。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遼寧,、北京、河南,、江蘇,、浙江等地區(qū)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 非洲豬瘟非人畜共患病,,對食用安全無影響
王守偉表示,,當前研究表明,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世界范圍內尚無一例其他哺乳類動物感染該病毒的案例,。人類不會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也不會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我們可以放心食用豬肉及其制品,。
在日常消費中,,患病豬肉很難流入正規(guī)消費市場。非洲豬瘟發(fā)病急,、病程短,、癥狀明顯,疫情極易發(fā)現,。非洲豬瘟疫情爆發(fā)以來,,農業(yè)農村部采取了封鎖疫區(qū)、禁止跨省調運等防控措施,,并在生豬產地檢疫和宰前檢疫環(huán)節(jié)強化非洲豬瘟檢疫工作,,一旦發(fā)現疫情,則全群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我國因非洲豬瘟疫情累計撲殺生豬超過60萬頭,,從源頭較好地防控了感染非洲豬瘟的豬肉流入加工環(huán)節(jié)和消費市場。
如果消費者對食用仍不放心,,可以采用高溫的方法來殺死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較為敏感,60℃持續(xù)加熱20分鐘即可滅活,。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工廠化高溫肉制品和低溫肉制品,,其加工工藝及條件均可使該病毒失活。家庭食用鮮(凍)豬肉時,,其烹飪溫度往往在90~100℃,,該病毒同樣失去活性。建議消費者選擇具備食品生產經營相應資質的正規(guī)生產廠家和正規(guī)商超渠道,,選購具備檢驗檢疫合格證章的鮮(凍)豬肉,,以及保質期內、標簽標識清晰,、包裝完好的豬肉制品,;家庭烹制時,鮮(凍)豬肉應注意燒熟煮透,。
消費者如發(fā)現類似可疑豬肉,應及時聯系相關部門,,不能隨意丟棄,,從而在消費環(huán)節(jié)切斷疫情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