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國防大學教授
10月21日,,中共中央舉行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此前的10月17—19日,,有幸受邀參加由中青在線和陜西省網(wǎng)信辦主辦的“聆聽歷史回響,,思考中國奇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外學者交流活動,。無論是兩地參訪,,還是習主席講話,,紅軍長征是在異常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取得的勝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紅軍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取得長征的勝利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到,,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
80年來,,國內外對于紅軍長征勝利的報道和研究有很多,但對紅軍長征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卻不是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長征之所以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取得勝利,,除了與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分不開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紅軍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所到之處熱愛人民,,秋毫無犯,,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幫助,。
長征路上,,由于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紅軍路過之地的老百姓經常要到山里去躲藏,。紅軍因非常饑餓而尋找糧食,發(fā)現(xiàn)老百姓的米缸,,在不得不取走糧食的情況下,,紅軍按照價格在米缸里放入相應的銀元。對于地里的蘿卜,,每拔走一個蘿卜就在拔出蘿卜的坑里放上一塊銀元,。正是紅軍熱愛老百姓,,為老百姓服務,,才有了紅軍將領劉伯承結拜彝族首領小葉丹的故事,。
正所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紅軍長征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仍然秋毫無犯,,使人民之舟運載紅軍勝利完成了長征戰(zhàn)略轉移,。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新長征,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仍然需要長征精神,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熱愛人民,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這也是順利走好新長征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