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紹森,,大學一年級起加入志愿者隊伍,,2016年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獎
1600小時,,這是青年志愿者何紹森5年來做志愿服務的時間累計,。這位戴著眼鏡,、面容俊朗的小伙子2016年12月份獲得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獎,,并被認定為北京市第二批五星級志愿者,。
2011年,,18歲的何紹森考入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后,先后參與了APEC,、“九三”閱兵,、園博會等數十項志愿服務活動,發(fā)起成立海淀區(qū)文明志愿者協會,,開展“文明小屋”“網絡文明”等公益項目,。何紹森說,這是青春該有的行動,,我要用最寶貴的時光去奉獻,。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何紹森就加入志愿者隊伍,。他報名去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學支教,,“我發(fā)現志愿者們基本上是體驗式的支教,當時我就下定決心堅持下來”,。從那天起,,何紹森每周一下午都會去這所小學支教。之后,,他又參與了臨終關懷,、啟智扶殘等志愿服務項目,詮釋著“90后”青年的精神風貌,。
幾年的志愿服務經歷,,使何紹森從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長為一名志愿工作領導者,帶領同學們做志愿服務,。他在帶隊時發(fā)現,,高校志愿者很多,熱情很高,,但是缺少好的項目,,也很難得到場地、資金等支持,。在與其他高校的交流中,,何紹森認識了北京郵電大學的張佳鑫。兩名志同道合的大學生一拍即合,,成為“夕陽再晨”公益組織的聯合發(fā)起人,。
“夕陽再晨”利用“互聯網+公益創(chuàng)業(yè)”思維,每周帶動1000余名志愿者在北京17個街道50個社區(qū)開展科技助老志愿服務,,并搭建起覆蓋16城25萬老人的公益服務平臺,,培訓并孵化首都36所高校的助老志愿服務團隊。2015年12月份,,何紹森帶隊參加2015年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并榮獲全國金獎,,同時榮獲“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北京)二等獎,。(經濟日報記者 陳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