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方洼村經(jīng)過改造后的坑塘,,干凈整潔,。 胡升華攝
把荒山變良田,,令泥路變模樣,,讓群眾心花放……這些需要多長時間,?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xiāng)方洼村告訴我們,一年就夠,。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把國家級貧困縣光山縣確定為定點扶貧縣。為推動光山早日脫貧,,中共中央辦公廳為其量身定制了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助學扶貧等三方面幫扶措施,,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光山縣的面貌大為改觀。
“要干就干得讓群眾滿意”
2月6日,,從光山縣一路向南,,穿過幾汪碧水,,掠過幾塊稻田,40分鐘后,,一排即將完工的平房出現(xiàn)在記者眼前,,這就是方洼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五福新村。
“下個月就能住上新房了,!俺心里高興,!”下午,81歲的村民鄭玉蘭正坐在院里曬太陽,,她的身后是幾間住了將近30年的土屋,,老舊的房梁苦苦支撐,用泥土鋪成的地面坑坑洼洼,,鄭玉蘭老是掃不干凈,。
戶戶能安居,人人有事做,,要成為真正的“五�,!毙麓澹刹皇前峒夷敲春唵�,。
“搬了新房子,,我不會用天然氣咋辦?能燒火不,?”剛得知搬家的消息時,,鄭玉蘭還擔心住不習慣�,!胺判陌�,,老太太!能燒火做飯,,到時候我來幫您搬家,,一定讓您住得舒舒服服!”方洼村黨支部書記李信遠說,。
幼兒園,、醫(yī)療室、文化廣場等已在規(guī)劃之中,,為了讓群眾住得習慣,,村支部還給每家分了一片荒地用來種菜。至于搬家后的生計問題,,李信遠已經(jīng)為他們謀好了出路:物業(yè)管理,、環(huán)境保潔、養(yǎng)老服務、種地養(yǎng)魚……從1994年至今,,他已經(jīng)在村里工作了23年,,對每一戶的情況都清清楚楚。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方洼村原來是全縣典型的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村干部常年“坐家”辦公,,村部毫無生氣,。中辦駐村幫扶干部郭偉立、光山縣派駐第一書記徐開春到位以后,,從建強村“兩委”班子入手,,選優(yōu)配強了村支書、主任,,村部每天都有村干部值守辦公,,并制定了每周定期例會制度。同時,,村里成立了脫貧攻堅指揮部,,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等,,各項職能分工更加明確,,群眾到村部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李書記沒事就到俺家里坐坐,,一來二去,,對我家情況可清楚了!”村民朱得安笑著說,,如今村干部是“心里裝著老百姓,,戴著黨徽登家門。群眾有了領頭雁,,便民服務暖人心”,。
“好政策不能被浪費!要干就干得讓群眾放心滿意,!”李信遠說,。
“一年的變化抵得上過去幾十年”
“太落后了,!說起方洼村,,連鎮(zhèn)上的好多人都不知道!”方洼村主任吳開華回憶,,原來的方洼,,只有一條土路通到文殊鄉(xiāng)。物質(zhì)條件也差,,由于電壓不穩(wěn),,村民看電視都容易跳閘,。
李信遠介紹,作為大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后花園,,方洼村荒山坡地多,,加上外出務工人員多,一些土地被常年閑置,�,!爸泄仓醒朕k公廳派駐的扶貧工作組來了之后,不僅給我們提供脫貧思路,,還實打?qū)嵉貛椭覀兏闼镏卫�,、坑塘改造!”去年,,方洼村的可利用土地被加寬修整,,水田被集中清淤,變成了“三步一良田,,五步一魚塘”,,方洼村當真成了魚米之鄉(xiāng)。
除了土地治理,,方洼村還修建了多條道路,,農(nóng)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到戶,全村電網(wǎng)設施得到全面改造提升,,村莊綠化,、道路綠化實現(xiàn)全村覆蓋。村民們說,,方洼村這一年的變化,,抵得上過去幾十年!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推動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同光山縣達成協(xié)議,,去年共投放涉農(nóng)貸款1.35億元;阿里巴巴集團與光山縣簽訂合作協(xié)議,,如今全縣電商合伙人和淘幫手數(shù)量達到230名,,村點覆蓋率達到76%;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為光山縣貧困戶中的2746名在校生提供資助,。
“3萬元雖說不多,但確實幫了我的大忙,!”去年,,方洼村村民趙炳勝流轉(zhuǎn)50多畝土地,成了村里的種糧大戶,整日忙得不著家,。
“我們年紀大了,,不如在土地上多花點心思,比外出務工省點勁兒,!”趙炳勝的媳婦何本珍說道,。2016年,趙炳勝借著金融扶貧的東風,,申請3萬元貸款買了一個旋耕機,,農(nóng)活不靠肩擔手提,輕松了很多,,“雖然掙得不算多,,但是能在家?guī)O子、孫女,,也是我們的福氣,!”
2016年,方洼村貧困戶減少了120戶409人,,往日里沉睡的村莊,,終于從山坳間蘇醒了!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費”
在方洼村,,每戶村民的家門口都充盈著點點綠意,,不足半米高的綠茶整齊排列,成了村子里最亮眼的風景,。
“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浪費,!宜種則種,宜養(yǎng)則養(yǎng),�,!比ツ辏谥修k下派干部的指導下,,方洼村發(fā)動群眾,,與美麗鄉(xiāng)村主題結合,在閑置的土地上都種上了綠茶,。
“為啥要種綠茶,?第一可以借助信陽毛尖的品牌力量;第二我們臨近大企業(yè),,有技術指導,;第三是我們通過農(nóng)村淘寶準備走一條自產(chǎn)自銷的集體經(jīng)濟路子!”李信遠說,,扶志(氣),、扶智(慧)、扶產(chǎn)(業(yè))——方洼村漸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意經(jīng),。
“以前,,我們將3個村集體林場承包給別人,租金收入很低,。如今,,65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綠茶,這筆賬可不能算錯,!”村里的產(chǎn)業(yè)規(guī)劃圖是李信遠一筆一筆畫出來的,,他扳著指頭就能算得頭頭是道:村里的蜂蜜、土雞蛋,、咸鴨蛋等農(nóng)副土特產(chǎn)品去年通過農(nóng)村淘寶線上銷售,,為農(nóng)民增收近5萬元;而一期50畝的玫瑰花種植基地一動工,,每年至少能帶來130萬元的集體收入,,帶動十幾戶群眾脫貧。
除了大搞集體經(jīng)濟,,方洼村的好山好水也逐漸發(fā)揮出了旅游方面的優(yōu)勢,。
“王家大院”農(nóng)家樂剛剛送走了一撥客人,收拾妥當,,王志濤看著門前鮮亮的紅燈籠,,滿臉笑意�,!胺壳拔莺笠划茶,,一塘肥魚一群鴨;散養(yǎng)土雞滿山跑,,遍山盡開油茶花,。”這是方洼村的未來圖景,,如今已經(jīng)被王志濤先行營建了起來,。
自去年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之后,王志濤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多,。繼開了一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旅游公司后,,他又成立了騰達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入社的22個人中,,有16個都是貧困戶,。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是方洼村的人,,對鄉(xiāng)親們能幫一把是一把,!”
水清了,山綠了,,路寬了,,錢包鼓了,群眾笑了,!方洼村傳來的好消息,,多么令人欣喜!(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夏先清 馮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