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七溝八疙瘩”的四龍廟村地處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段村鄉(xiāng),,全村10個村民小組,,1364口人散居在27平方公里的大山深處,。
5月27日,為了采訪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記者趕到了村里,。“前幾天尿血了,,去醫(yī)院打了兩天吊瓶,,聽說你要去醫(yī)院采訪,我說還是回來好,�,!睆垨|堂臉色蠟黃,聲音很低沉,,“就算你不來,,我也得趕緊回來。麥收開始了,,我得在村里盯著有沒有人焚燒秸稈”,。
張東堂今年64歲,是位膀胱癌患者,,他知道自己的病情,,也不避諱談及�,!鞍┘毎麛U散了,,時不時腸痙攣,疼得厲害,。”病情越發(fā)嚴重,,張東堂現在一天要吃5次藥,,家里桌子上放著兩大袋藥品,還有《花椒種植技術》《脫貧攻堅100問》等書籍,。
張東堂接受患病的現實,,但是不認命,“查出以后,,我就跟家人交代后事了,。但是我死之前,工作不能放手,。項目剛起步,,必須看到成效,看到大家脫貧”,。
張東堂說的項目,,是2008年四龍廟村引進的石門河漂流項目,,依靠村邊石門河的天然優(yōu)勢,通過引進這個項目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帶動村民脫貧,。然而開業(yè)才兩個月,一場洪水將漂流設施沖毀,�,!八蟮煤埽粗孔釉谒锖錾虾鱿�,,然后被沖走,,心里十分著急�,!睆垨|堂說,。
2013年,一家企業(yè)決定投資重建漂流項目,,這期間,,張東堂在工地和村民一樣揮汗如雨趕工期,“這個項目是村里大規(guī)模脫貧的開端,,我必須辦好,。”2014年夏天,,漂流項目重新開業(yè),,游客紛至沓來,45名村民有了固定工作和穩(wěn)定收入,,全村還發(fā)展出30多戶商販和3戶農家樂賓館,,村集體每年也有了2萬元收入。
張東堂并不滿足,,他要讓更多村民脫貧致富,。在外出考察后,他開始引導村民規(guī)�,;N植牛心柿,、花椒和連翹。起初村民們觀望,,他就帶頭先種,,在流轉的荒山上種下5畝牛心柿、100畝連翹和100畝花椒,,很快大家紛紛跟進,。
在四龍廟村,李桂鎖一家最困難,,張東堂去的次數也最多,。為讓李家脫貧,,張東堂帶著李桂鎖去十幾戶村民家做工作,勸說他們把荒山流轉給李桂鎖,,流轉完成后,,他自己出了3000塊錢給李桂鎖買花椒樹苗。
張東堂說,,9年來,,他把每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過,因為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讓四龍廟的鄉(xiāng)親們脫貧,。張東堂小時候家里窮,,后來他有機會去當了兵,“我走的時候,,鄉(xiāng)親們敲鑼打鼓給我送行,。那一天我就立下志向,我要回來,,帶著大家一起脫貧致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 勇)
相關專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 精準扶貧駐村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