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南昌7月31日訊(記者 鄧浩 劉興)1927年的中國,,到處是腥風血雨,。在屈辱和沉淪中不斷抗爭的中華民族,翹首期待著東方破曉……8月1日,,一聲槍響劃破沉寂夜空,,南昌城頭的烽火硝煙中,一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南昌,,也由此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和人民軍隊的誕生地。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暨建軍90周年,,南昌市籌辦了6個方面12項重點紀念活動,,以此進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國經濟網記者今日走進南昌新近打造的建軍雕塑廣場等紅色文化新地標,,感受“英雄城”閃耀的歷史榮光,。

圖為建軍雕塑廣場上的雕塑。中國經濟網記者鄧浩/攝
建軍雕塑廣場
用藝術記錄澎湃歷史
雕塑是凝固的藝術,,是城市歷史藝術性的表達,。用雕塑語言來表達八一南昌起義的深刻內涵,借助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來典藏歷史,,為城市永續(xù)紅色血脈,,無疑是建軍雕塑廣場建設的初衷。
建軍雕塑廣場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以一個同心圓為核心,,廣場雕塑采用“3+6”的設計形式。其中,,“3”是指東西布局的“英雄集結”“揮師渡江”以及中心主雕塑“軍旗升起”3組雕塑,。“6”是指圍繞中心主雕塑順時針布列“星火燎原”“抗戰(zhàn)先鋒”“解放全國”“鋼鐵長城”“精兵之路”“強軍興軍”6組雕塑,。這些組雕分別以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強國強軍新時期為脈絡,突出展現(xiàn)了人民軍隊9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偉大發(fā)展歷程,。目前,,項目已經建設完成,,于7月31日對外開放。
記者走近廣場,,入口處的“英雄集結”組雕映入眼簾,,巨大的紅色五角星下,十幾位軍人或扛搶,、或牽馬,、或推炮,每一個人物都保持著行進狀態(tài),,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雕塑,,展現(xiàn)了90年前起義部隊有序地在牛行車站集結的場景;“揮師渡江”組雕臨靠江邊,,一艘大船,、兩艘小船正在揚帆起航,船上指揮官,、旗手,、士兵、船夫等形象栩栩如生,;中心主雕塑“軍旗升起” 則以三位起義軍戰(zhàn)士的形象,,立體展現(xiàn)了南昌起義吹響革命集結號,高舉紅旗打響“第一槍”的場景,。這三組雕塑,,以逼真的場景再現(xiàn)了八一南昌起義的完整過程——90年前,起義部隊就是在這里進行集結,,乘船渡江,最終打響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
在日新月異的南昌,,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四通八達的交通干道上車來車往,展現(xiàn)出南昌這座現(xiàn)代化城市的風采,。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每一位南昌市民,,心中都一直烙印著這座城市的紅色印記。八一精神哺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英雄城所承載的革命傳統(tǒng),、英雄史詩和精神偉力,已經融入南昌人民的血脈,成為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盡管歷史煙云已經遠去,,但每個人從這些雕塑前走過,,依然能感受到血在燃燒、心在澎湃,。借助主題雕塑,,記錄紅色歷史,,喚起時代激情,建軍雕塑廣場無疑是將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精神和城市發(fā)展相融合的最好載體,。

圖為南昌艦,。中國經濟網記者鄧浩/攝
南昌艦
以城市的名義高揚愛國擁軍旗幟
去年,以這座英雄城市命名的驅逐艦——南昌艦退役,,歷時一個多月,、經過6省市、航行了1890余公里,,終于在金秋10月抵達“故鄉(xiāng)”,,停泊在牛行車站舊址邊水域。今年7月11日,,在眾多南昌市民的目送中,,南昌艦又正式進駐南昌人民為它打造的永久駐泊點。
作為國產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南昌艦1982年11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zhàn)斗序列,,在服役的34年里,累計航程17萬余海里,,閃光航跡,,濃縮了人民海軍由近海走向遠洋的歷史進程,見證了人民海軍跨越發(fā)展的堅定步伐,。7月31日,,南昌艦主題園開園,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廣大南昌市民可以登上這座以南昌為名的驅逐艦參觀,,感受海軍歷史,更增文化自信,。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南昌艦現(xiàn)場看到,,艦內的會議室、彈藥庫,、官兵住宿區(qū)都進行了復原陳列,,市民可以在這里近距離感受南昌艦退役前的狀態(tài)。南昌艦內展示了“遼寧號”“揚州號”等9個按原比例縮小的軍艦模型,,還通過展板全面展示南昌艦的輝煌歷史,,展板包含“緣起白馬廟”“初露英姿”“乘風破浪”“英才輩出”“壯麗征程”“國之利器”“贛鄱魚水情”“城艦共榮”“心向英雄城”“載譽而歸”等內容。
與建軍雕塑廣場相隔不遠的牛行車站,,是南昌歷史上的一個紅色地標,。1916年5月,“南潯鐵路”全線貫通,,這是江西第一條客運鐵路,,牛行車站是南昌的首座火車站,。90年前,南昌起義部隊就在這里下車,,進入南昌,。百年來,牛行車站歷經戰(zhàn)火洗禮,,見證了一個個英雄傳奇,。目前,牛行車站與南昌起義展示館的建設和布展工作已經結束,,于31日對外開放,。今后,南昌市民可以走進展示館去觸摸鐵路發(fā)展的脈動,,感受牛行車站與南昌起義那段不朽的紅色記憶,。
今后,南昌艦永久駐泊點,、建軍雕塑廣場,、牛行車站與南昌起義展示館這3大景觀將構成“三點一線”,成為英雄城新的紅色文化經典符號,,為南昌再添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載體,。
軍事裝備展示中心
軍事國防教育的全新基地
在九龍湖區(qū)域的萍鄉(xiāng)大街與楓生高速交會處,一座巨大的圓形展館蔚然壯觀,,鮮紅的外圍幕墻,,猶如一面飄揚環(huán)繞的軍旗,將展館緊緊包圍,。展館周圍,,12架各式飛機有序停放,坦克,、裝甲車,、火炮等裝備也仿若戰(zhàn)場上的排兵布陣進行安置。這里就是南昌軍事主題公園的核心區(qū)域和先導區(qū)——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在這里,琳瑯滿目的軍事裝備將再現(xiàn)人民軍隊的英姿颯爽,;生動精彩的展覽將串聯(lián)起我國現(xiàn)代化軍事裝備的發(fā)展歷程,。
南昌軍事主題公園整體計劃設置軍事裝備展示中心、經典戰(zhàn)例演示中心,、軍事文化培訓中心,、裝備模擬體驗中心、軍事文化旅游集聚中心等5大板塊,。其中軍事裝備展示中心以“紅動贛江”為主題概念,,分為空軍裝備展示區(qū),、陸軍裝備展示區(qū)、輕武器裝備展示區(qū)3大展示區(qū),。其中,,空軍與陸軍裝備展示區(qū)主要以大型軍事裝備為主,展示中央軍委捐贈的飛機,、坦克,、裝甲車、火炮等各類型重型武器裝備49件,。這些軍事裝備種類齊全,,極富代表性,包含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等軍用飛機,,榴彈炮,、加農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火炮,,坦克、水陸兩棲坦克,、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履帶式步兵戰(zhàn)車等軍用車。這些軍事裝備,,盡管都已經退役,,有的外表還有些老舊,但它們書寫的榮光卻穿越時空——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災,、抗洪搶險,、國慶35周年大閱兵等歷史時刻,都留下了它們的英姿,。63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架飛機就是在南昌翱翔藍天,因此,,軍事裝備展示中心展示了初教-5,、初教-6兩架南昌制造的軍用飛機。8月1日,,軍事裝備展示中心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歷史記憶會賦予一座城以靈魂,走過歲月長河,,這記憶會沉淀為一種獨特的城市氣質,。90年前南昌城頭的那聲槍響,,賦予了這座城市無上榮光,也讓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個與人民軍隊緊緊相依,、命運與共的英雄城市,,一個軍旗高揚、紅色傳承生生不息的城市,。從光榮歷史中走來的英雄城南昌,,將始終激揚八一精神,向著幸福未來砥礪奮進,,開創(chuàng)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