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標兵,,后有追兵: 蔬菜大省山東五大難題待解
當游戲規(guī)則改變時,領先者只有主動求變才能保持優(yōu)勢,。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蔬菜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首位的山東省現(xiàn)在正站在這樣的節(jié)點上:相對國內其他省市,,山東保持著一定優(yōu)勢;但與國際頂尖的荷蘭,、以色列等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在9月1日召開的2017年華東地區(qū)農學會暨山東農學會學術年會上,,山東省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下稱山東持發(fā)所)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蔬菜大省山東在品種結構、質量安全,、市場信息,、精深加工等方面存在問題,急需政策,、資金和科技的介入,。
“山東是傳統(tǒng)蔬菜大省,栽培歷史悠久代表著經驗,,氣候條件適宜意味著天賦,,‘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品種資源也是其他省份羨慕的,。”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山東省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經濟崗位專家,、山東持發(fā)所所長劉濤表示,在此基礎上,,山東贏得了“中國菜園”的美譽——其蔬菜面積占全國十分之一,,總產量占全國七分之一,可以說山東蔬菜的一舉一動代表著中國蔬菜業(yè)的風向,。
自從25年前成為全國第一蔬菜大省之后,,山東一直保持在蔬菜產業(yè)領域的若干記錄,比如:2014年,,以“日光溫室”為代表的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360萬畝,,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加工出口蔬菜連續(xù)十五年穩(wěn)居中國第一,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山東不僅是蔬菜種植大省,還是輸出大省,,每年瓜菜總產量的60%要流向省外,。在此背后,形成了一支150萬人的蔬菜運銷隊伍,。以頗具代表性的蘭陵縣為例,,該縣擁有30萬的蘭陵籍的蔬菜運銷隊伍,不僅負責將當地蔬菜外運,,還進駐外地,,包攬著上海市60%以上的蔬菜、合肥50%的蔬菜,、南京40%的蔬菜營銷,。
劉濤表示,支撐上述數據的,,既是山東自然環(huán)境恩賜適產蔬菜,,又有一座座由車輪承載、不斷流動的菜園,,還是一套套庫存靈活,、周轉高速的生產系統(tǒng),也有一個個對市場信號極為敏感的現(xiàn)代化農業(yè)信息體系,。
“不過,,山東蔬菜前有榜樣,后有追兵,,不能掉以輕心,。”劉濤表示,,“有五大不足制約著山東蔬菜‘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發(fā)生的‘毒韭菜’‘毒生姜’‘毒大蒜’等個別事件說明質量安全問題仍較為突出,�,!�
——“一方面,‘市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的信息很重要,;另一方面‘老百姓種什么,種多少的信息也很重要’,,這中間需要信息對接,,但目前我省信息化管理水平并不高,。”
——“山東蔬菜主要出口韓國,、日本和東盟,,占到六成以上;單一的市場意味著風險,,需繼續(xù)多元化開拓,。”
——“山東蔬菜生產設施裝備,、品種選育,、種質資源保存與研發(fā)應用等方面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山東蔬菜加工產業(yè)鏈條短,加工數量少,、檔次低,,影響其精深加工比例和國際競爭力�,!�
面臨這五大難題,,“中國蔬菜第一省”該如何改革?劉濤給出四點建議:
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強化政策扶持,;深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可追溯上做文章;此外,,要完善技術推廣體系,,提高從業(yè)人員素質;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增強經營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