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 光明網(wǎng)記者 熊憲斌
天山腳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北山廣場上,,蒙古族的彈撥鳴樂器托布秀爾奏起,69歲的新疆蒙古族舞蹈代表性傳承人布太,,以藍天為幕,,用一支薩吾爾登舞跳出了蒙古族兒女對大自然的熱愛——明媚的陽光灑在她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4年前,布太腳下的這片廣場還是一片在風中矗立的沙礫山,。
北山原是一片開采多年的砂石料廠和戈壁荒灘,,也曾是和靜縣城的主要沙塵源。當?shù)厝苏f,,以前是“山上砂石開采,,山下塵土飛揚”。
“前幾年建筑行業(yè)紅火,,砂石料廠生意好,,山上的這些砂石料廠幾個機器動起來,大風一來黃沙彌漫,,整個縣城都能落一層土,。”韓國成回憶起來充滿愧疚——他的父親2002年承包了和靜縣最大的砂石料廠,,一干就是11年,。在和靜北山上,像這樣的廠子最多的時候有14家,。
2013年9月,,總規(guī)劃面積50平方公里的和靜北山綠化項目啟動,改變了和靜天空的顏色,�,!澳嵌螘r間在自治區(qū)開會,凡是臉曬得烏黑的,,一定是和靜的干部,。”蘇金錦用這樣一句并不輕松的玩笑話,,道出了和靜干部帶領群眾開拓北山的辛苦,。搬石、開溝,、填沙,、埋土、灌水……4年里,,全縣各族黨員干部職工重復著這項枯燥的工作,,累計投入人力15萬人次。2015年,,北山森林公園獲國家3A級景區(qū)稱號,,2016年6月,北山生態(tài)文明建設綜合試驗區(qū)掛牌成立,,蘇金錦正是試驗區(qū)管委會的書記。
“現(xiàn)在每次上山我都覺得人真?zhèn)ゴ螅郧暗母瓯诂F(xiàn)在都成了小樹林,,再過幾年,,這片小樹林就能變成小森林,那時和靜美著嘞,!”韓國成對北山的未來充滿期待,。2013年,勸父親關停砂石料廠后的韓國成加入了北山的綠化大軍,。韓家兩代人,,從生態(tài)的破壞者變身為綠色的守護者。
4年時間,,北山的綠化面積已達到30平方公里,。荒山長出了“頭發(fā)”,,緊跟其后的,,是老百姓的腰包開始鼓起來。
在北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7歲的喀斯木·再丁認真地為來訪人員做著登記,。2010年的一次交通意外,喀斯木腿部受傷嚴重,,家中失去了主要勞動力,。一家人住在哈爾莫敦鎮(zhèn)覺倫土爾根村的土坯房里,過著今天沒水明天沒電的日子,。2014年,,縣委書記趙文紀下鄉(xiāng)調研時了解到他家的情況,鼓勵他到北山生態(tài)文明建設綜合試驗區(qū)工作,。
“我現(xiàn)在是北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管理員,,愛人是這里的保潔員,還開了一個烤肉攤,。我家一個月收入能有6000多塊,,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笨λ鼓靖嬖V記者,。和靜縣將北山生態(tài)文明建設綜合試驗區(qū)的建設與扶貧工作結合,在全縣聘用了251名貧困戶,、低保戶,,他們的生活狀況大大改善。
站在北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門前,,喀斯木雖然還拄著拐杖,,但說到在縣第五中學復讀的小女兒,,他的臉上流露著柔情的笑意。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2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