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美航空大中華區(qū)及新加坡總裁黃康:
中國發(fā)展快變化大機會多
出生在新加坡的黃康,其人生經歷和《調色板》有相同之處。1995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獲得榮譽學士學位后,,他作為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員工,被公司派到廣州和北京工作,,事業(yè)從中國起步,。
作為中國航空業(yè)發(fā)展變化的見證人,黃康感慨萬分地對記者說:“20年前后一對比,,我對中國感受最深的是:發(fā)展快,、變化大,!”
1995年到1997年,黃康在廣州和北京工作,。當時旅游市場剛剛開放,,許多中國人出國旅游,主要是飛新馬泰,。辦護照和簽證的整個流程非常復雜,,出國旅客辦理出關手續(xù)也很繁瑣。黃康回憶:“我們作為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感到非常緊張,,經常是飛機快要關艙門了,還有一些乘客匆匆忙忙趕到登機口,�,!�
2016年春天,黃康加入美國達美航空公司,,來到上海,,擔任公司大中華區(qū)及新加坡總裁。
“20多年前,,我當時的上班地點是廣州老白云機場,,還有北京的1號航站樓。如今,,廣州有新白云機場,,北京早就有T2和T3,新機場也在建設當中,。航空,、高鐵、高速公路,,都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縮影,,說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快地提升,需求也在增加,�,!秉S康告訴記者:“中國市場除了變化大、變化快,,最重要的一點是機會多,!”(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
德國中心CEO夏建安:
我在中國的工作越來越忙
《經濟日報》記者日前走進位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qū)的德國中心時,德國中心CEO夏建安先生剛從德國回來,,他用英漢雙語熱情地介紹:“我姓‘Sommer’,,德語里正是‘夏’的意思�,!�
像大多數對時間和數字很敏感的德國人一樣,,夏建安對他第一次到達中國的日子記得非常清楚:“1995年1月份,,我來到中國,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那一年我32歲,。”1995年的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如火如荼,,一些德國企業(yè)相繼來到中國。德國中心順應時代潮流在上海成立,,夏建安擔任上海德國中心副總經理,,主要工作是為進入中國的一些德國中小企業(yè)開拓中國市場業(yè)務提供咨詢服務。他說,,在中國工作越來越繁忙,。
如今,德國不少中小企業(yè)在中國逐漸發(fā)展壯大,。談到20年來德國公司在中國的變化,,夏建安總結了幾條:第一,以前德國公司選擇地址主要是北上廣,,現在可以在200多個城市中選擇,。第二,,以前中國市場對德國公司來說是起步階段,,他們來中國主要是看一看,作一些嘗試,,即使犯錯,,對公司整體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如今,,中國市場占德國公司很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必須謹慎。一旦出錯,,風險非常大,。第三,以前是德國高科技更多地引進到中國,,現在中國和德國在科技上幾乎達到了同一個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
捷克留學生潘淑娜:
中國年輕人非常努力
潘淑娜來自捷克,她在捷克讀大學時選擇了中文系,。她說,,從那時開始,就夢想有一天能來中國,。2012年,,潘淑娜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的獎學金,,實現了她的夢想。
“來到中國,,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學好漢語,。但我發(fā)現,在上海要碰到一個不會說英語的人很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反倒讓我對這個國家的人和這個國家的文化更感興趣�,!迸耸缒雀锌卣f,,親身體驗后,對中國的很多認識,,與她曾經在捷克學習到的很不一樣,。
在上海留學一年后,潘淑娜又在廈門讀了碩士,。在廈門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潘淑娜很快度過了初來乍到孤獨無助的日子。
“這幾年,,我發(fā)現中國人越來越自信,。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迸耸缒日J為,這種自信來源于開放,,她看到中國人特別喜歡出去旅游,,樂于結交各地、各國朋友,。
“中國人很自信,,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的變化最明顯,�,!痹谂耸缒瓤磥恚芏嗄贻p人知識面更廣了,,追求更高了,。“有很多年輕人不只是把實現好的物質生活作為目標,,還非常關注如何能獲得精神上的充實和滿足,。他們非常努力,在不斷地探索�,!保ń洕請笥浾� 朱 琳)
常住長沙美國人史蒂芬:
最大改變是人的精神面貌
史蒂芬是美國人,,過去的18年里,他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中國,。去年,,他與妻子及他們的5個兒子搬回長沙。在這之前,,他們一家在西寧生活了6年,。
“這是我第三次搬到長沙�,!笔返俜腋嬖V記者:“長沙是我來中國后居住的第一個城市,,我在這里開始學習中文,開始體驗中國人的生活,,也是在這里,,我遇到了我的妻子�,!�
談及這次回到長沙后他所感受到的變化,,史蒂芬這樣形容:“我的感覺是不知道我們置身在哪個城市,雖然我曾經在長沙住過很長一段時間,�,!笔返俜一貞浾f,他最初到長沙是1999年,�,!澳菚r候,長沙有很多地方的路泥濘不堪,。后來城市不斷發(fā)展,,長沙在逐漸擴大、擴張�,,F在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以前的老街區(qū)都變成了又大又寬的柏油路,�,!�
“除了城市的變化,我在中國的這些年,,看到的最大改變是人的變化,。”史蒂芬頗有體會地告訴記者,,他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國外旅游,。通過旅游,開始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習慣等,。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爭取到境外出差,,出國學習、考查或者深造,。除了掌握新技術,,他們也學習了新的思維方式�,;貒院�,,他們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痹谑返俜铱磥�,,這是一種前進、向上的變化,。(經濟日報記者 朱 琳)
法航荷航集團大中國區(qū)總經理顧瑞新:
現在出門不帶現金了
顧瑞新對中國最早的印象源自于20年前他母親來中國旅游時拍攝的錄像�,,F在的中國和他記憶中的中國,簡直是兩個世界,。2006年,,他第一次來中國,那是在啟動成都航線之前,,為了吸引更多荷蘭企業(yè)來成都投資,,他帶領客人一行到成都考察。他說,,來之前并沒有想到中國的發(fā)展如此快速,。
中國的發(fā)展涉及方方面面,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數字化和電商的發(fā)展步伐,。特別是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lián)支付的出現,,現在出門都不帶現金了,,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完成支付�,!艾F在我回到歐洲出門需要帶現金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比較老土。這一切變化都是過去幾年內發(fā)生的,�,!彼f。
另外一個讓顧瑞新感觸頗深的變化就是共享單車的普及,。如今,,雖然街上騎普通自行車的人很少見了,但中國仿佛又回到了傳統(tǒng)的自行車大國時代。荷蘭是個自行車王國,,隨處可以看到很多單車,,但它們不是共享單車。
中國航空業(yè)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很多新機場在建設或者即將完成建設,其他改建的或者是新建的機場發(fā)展也都很迅速。顧瑞新興奮地期待著:北京新國際機場2019年將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成都第二座機場也將投入運營……(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
空客中國區(qū)董事長博龍:
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2004年,博龍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盡管此前他已經知道中國經濟發(fā)展迅速,,但北京的現代化程度還是出乎他的意料,滿大街嶄新的汽車,、林立的現代化高樓讓他十分震驚,。他說,這些年北京越來越朝著國際化大都市方向發(fā)展,,鳥巢,、國家大劇院、央視大樓等現代化建筑,,與北京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融合,,讓這座城市格外有魅力。
“我在中國這14年中,,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空中客車在中國也經歷了眾多重大歷史事件,我是一名見證者也是親歷者,。對我個人來說,,天津A320總裝線的成立格外讓人難忘和感動�,!辈埢貞�,,2005年整個項目還只是一個想法,如今天津總裝線已經交付了近330架飛機,。2005年7月份,,A320天津總裝線廠房剛剛破土動工,到2008年6月份,,已經交付第一架在天津總裝的A320飛機�,!�4年對于這樣一個復雜龐大的項目來說是很短暫的,,這種高效和快速只可能在中國發(fā)生。”他說,。
博龍說,,過去十幾年,中國教育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一些邊遠農村地區(qū)的孩子們還不能享受到大城市里的教育資源,。空客基金會設立了近60萬元人民幣的專項基金,,用于光愛學校聘請專業(yè)全職教師,,以及購買學生宿舍家具和電器等,以改善學生的居住環(huán)境,。(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
愛爾蘭投資發(fā)展局亞太區(qū)總監(jiān)孔約翰:
中國企業(yè)讓愛爾蘭受益良多
“我在上海生活了3年,,中國在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有巨大飛躍,,令我驚嘆不已,。”愛爾蘭投資發(fā)展局亞太區(qū)總監(jiān)孔約翰先生對記者說,�,?准s翰2014年8月份來到中國,就職于愛爾蘭投資發(fā)展局亞太總部上海辦事處,,主要工作是幫助中國企業(yè)在愛爾蘭投資,,開展國際貿易業(yè)務,尤其是對歐業(yè)務,。
“在中國這3年,,我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fā)展,令我最驚嘆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笨准s翰表示,中國有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機場先進,,高鐵疾馳。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摩天大樓數量也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令我欣慰的是,伴隨著發(fā)展的步伐不斷加快,,中國政府不斷鼓勵中國企業(yè)對外投資,。隨著這幾年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企業(yè)投資歐洲的熱情不斷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走進愛爾蘭,,愛爾蘭也因此受益良多”,。
孔約翰告訴記者:“中國有一句諺語:眼見為實。我誠摯邀請中國企業(yè)家去愛爾蘭看看,,通過實地考察,,作出正確的海外投資選擇�,!保ń洕請笥浾� 陳 頤)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農業(yè)服務部負責人諸葛耀:
很榮幸參與中國農業(yè)現代化進程
2013年的1月1日,,帶著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和興奮,諸葛耀和家人抵達了中國,。
諸葛耀在雀巢(中國)公司負責與農業(yè)有關的業(yè)務,。諸葛耀說:“我的工作就是帶領大約100名中國員工到處采購原材料,并且與農民和供應商密切合作以便買到符合雀巢公司要求的產品,�,!�
“我的印象是,中國的農業(yè)經濟正在經歷巨大的轉變,。5年前,,向雀巢供應鮮奶的個體奶農平均只有10頭牛。今天,,奶農們平均有100頭牛,,大部分人購買了現代化的擠奶設備。今天,,所有本地產鮮奶均已達到國際標準,。可以說,,中國的鮮奶質量控制已是世界最嚴格水準,!”諸葛耀說,這種變化同時也發(fā)生在其他家禽,、牲畜及農產品原材料領域,。
農業(yè)經濟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良好的協(xié)同和新科技發(fā)展,,以及所有利益相關方密切合作的優(yōu)秀典范,。
諸葛耀表示,很榮幸參與到中國農業(yè)現代化轉變的重要進程,�,!�5年前,我結識的奶農和他們的家人生活在簡陋的小村莊,,每日辛苦勞動,。今天,他們有的已經成為企業(yè)家,,建立了獲益頗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奶制品公司,。他們可以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接受教育,,寒暑假還送他們去世界各地旅游,。我在其中僅起到一點微不足道的作用,但是我非常高興,、非常滿足參與其中,,并且很高興親眼看見了所有的改變和進步�,!彼f,。(經濟日報記者 陳 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