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圖為眾多中外記者在拍照。 經濟日報記者 李景錄攝
連日來,,海外輿論熱切關注中國憲法修改,,認為此次修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新階段作出的回應,使憲法更加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面展示和集中體現,。
德國法律專家認為,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應當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新情況作出回應。只有這樣,,憲法才能夠不斷發(fā)展完善,,體現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訴求。德國專家認為,,中共十九大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作出了重要判斷,為帶領中國人民繼續(xù)推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推動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階段,使憲法更加適應新的形勢需要,,體現黨和人民的實踐經驗,,是歷史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將使憲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引領作用,。
德國經濟界人士認為,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給世界帶來了增長動力,,給德國和歐洲的企業(yè)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德國企業(yè)在中國的成功經驗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同樣惠及其他國家,也表明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外國企業(yè)在中國成功的關鍵,。此次修改憲法,,既為今后中國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添加了新的動力,,又能從根本上為中國經濟社會繼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提供保障,。這樣的積極預期無疑為德國和歐洲企業(yè)進一步在中國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遇,形成了更強的吸引力,。
奧地利奧中商業(yè)協(xié)會主席喬治·章格認為,,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已經發(fā)生了許多可喜變化,,其中包括推動全球化、進一步改革開放以及加大反腐力度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惠及相關國家,、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舉。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qū)都應該歡迎中國的成功,,因為中國不僅著眼于自身的發(fā)展,,同時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創(chuàng)造公平,、正義,、和平、發(fā)展的美好世界,。
俄新社刊發(fā)文章指出,,本次修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在國家機構中新增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俄羅斯網民也為中國修憲點贊,,稱“中國人好樣的!做國家所需之事”,。
巴基斯坦長期從事涉華報道的資深記者米安表示,,此次修憲是中國為推進依法治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對于下階段進一步深化改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在奮斗目標上的高度統(tǒng)一,這將使中國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烏茲別克斯坦中烏友好網主編庫爾班諾夫看來,,中國此次修憲是順應國家發(fā)展新形勢的需要,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西方對于中國發(fā)展的負面聲音長期存在,,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用不斷取得的發(fā)展成就無數次證明這些聲音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習近平主席在過去幾年內已充分展現出為人民謀福祉,、為國家謀發(fā)展的卓越能力和領袖擔當,。中國領導人在注重本國發(fā)展的同時,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謀求共同發(fā)展。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扎實推進,,不斷為世界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烏茲別克斯坦資深媒體人圖蘭拜認為,,此次修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意義重大。他指出,,習近平主席支持全球化,、自由貿易等理念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廣受國際社會歡迎和支持,對于在當前條件下的全球治理和發(fā)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近幾年,,中國在反腐這一全球性重要議題方面成果顯著,中國的反腐實踐不僅對中國自身發(fā)展起著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全世界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其他國家可從中尋求借鑒。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已經深深融入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中國普通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度正在逐漸提高,,中國官方十分重視傾聽與回應民間輿論,。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并未通過侵略和政治干涉來展現實力,而是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模式,�,!耙粠б宦贰背h和對全球化的明確支持,與某些國家動輒發(fā)動軍事行動或顛覆政權的做法截然不同,。中國特色治理模式已成為西方模式之外的一種選擇,。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學部部長黃載皓認為,中國在此次修憲中加入了“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zhàn)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中國推動多邊外交關系的進一步升級,表明中國進一步完善了外交戰(zhàn)略,,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態(tài)度,。另外,新修訂的憲法中明確要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國家發(fā)展目標,。同時,加入“和諧”“美麗”等詞語,,表明中國政府正致力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力求建設包容型社會,并探索解決發(fā)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在此基礎上,,中國將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表示,,此次修憲加入“法治”“社會治理”“生態(tài)”等新內容,,推動國家監(jiān)察委和各級監(jiān)察委的設立,,強調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改革”與“革命”和“建設”同列,,體現了對“改革”的重視與堅持,增補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示了中國今后將加大力度和廣度參與全球治理的愿望,,把過去幾年在做的事寫進憲法,給予根本保障,。
印尼中華總商會終身名譽主席蘇加托認為,,今年的中國兩會聚焦完善中國法治建設意義重大,依法治國不斷強化與深化有助形成更有利于發(fā)展,、更有利于改革開放,、更有利于對外合作的政策環(huán)境,對中國的對外經貿政策,、對中印尼間全方位友好合作具有促進作用,,“作為一名在中國生活過多年的印尼商人,我見證了中國從依賴進口技術到現在技術領先世界的高速發(fā)展進程,,這種巨大進步離不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不斷深化。這段時間我一直關注中國兩會法治建設的新成果,,我也鼓勵我的親朋好友,,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去中國投資”。
柬埔寨華商日報總編輯劉曉光認為,,此次修憲順應國家發(fā)展需要,、順應民情民意,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面展示和集中體現,。與此同時,,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有利于統(tǒng)一全國人民的思想,協(xié)調步伐,,共同把國家建設得更好,。相信通過此次修憲,將進一步推動和加速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旅居南非多年的南部非洲廣東總商會會長黃寶烈看來,當前,,無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繼續(xù)深入反腐,,都要求有堅強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過去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輝煌的執(zhí)政成就贏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海外華人華僑的由衷贊譽,。黃寶烈認為,此次修憲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符合基本國情,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實心聲,。(經濟日報記者 謝 飛 黃海順 李遙遠 梁 桐 宋博奇 白云飛 劉 威 田 原 關晉勇 蔡 淳)
更多報道詳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