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xié)近日發(fā)布了對10類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結果,,顯示多達91款APP列出的權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問題。另外,,還發(fā)現(xiàn)34款APP沒有隱私條款,,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隱私權,。按照5星標準,,百合婚戀、1905電影網(wǎng),、E代駕,、同花順、悟空理財,、139郵箱等僅獲一星評價,。
六成APP過度收集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通訊錄信息和手機號碼等3種個人信息是過度收集或使用個人信息最常見的內容,。100款APP中,,有59款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
按照《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規(guī)定,,對個人信息的收集應有明確目的,,不得超出產品功能相關目的收集額外個人信息,很多被測評APP在隱私政策等文件中,,未將其收集的個人信息與其實現(xiàn)的產品功能明確掛鉤,,其中很多個人信息與消費者通常理解的產品功能之間無明顯關聯(lián),甚至明顯超出合理范圍,。
測評結果顯示,,各類APP調用定位權限情況極為普遍,,從10大類APP分析,除郵箱云盤,、交易支付和出行導航類APP外,,其他7大類APP超過一半存在過度收集或使用用戶位置信息問題。其中,,通訊社交和影音播放類APP產生此類問題更為突出,,分別多達10款和9款APP涉嫌存在過度收集用戶位置信息現(xiàn)象。
出行導航,、旅游住宿,、網(wǎng)上購物類APP對于用戶個人位置信息具有根據(jù)定位信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合理訴求,但對于大部分社交類,、影音播放類,、拍攝美化類、新聞閱讀以及金融理財類APP來說,,調用用戶位置信息對于這些服務是非必需信息,,存在過度收集或使用嫌疑。
部分APP涉嫌過度收集通訊錄信息和財產信息
通訊錄信息,、身份信息,、手機號碼也是用戶個人信息過度收集或使用較多的內容,在受測評中分別有28款,、23款,、22款APP涉嫌存在此類情況。
通訊錄信息,、手機號碼涉及用戶的個人隱私,,屬于個人敏感信息,存在較高的商業(yè)價值,,部分僅提供手機號注冊方式,,借助手機權限開放的便利,很容易收集手機號碼及通訊錄信息,。以收集通訊錄為例,,10類APP中,4款金融理財類APP與3款影音播放類APP收集用戶通訊錄信息,。調查發(fā)現(xiàn),,139郵箱涉嫌過度收集手機、姓名,、電話號碼,、出生年月日、地址等信息。
個人財產信息,、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屬于個人敏感信息,。個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將導致個人信息主體及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組織和機構喪失對個人信息的控制能力,,造成個人信息擴散范圍和用途不可控,可能對個人信息主體人身和財產帶來重大風險,。測評發(fā)現(xiàn),,其中11款APP涉嫌過度收集財產信息,10款APP涉嫌過度收集生物識別信息,。例如,“美圖秀秀”就涉嫌過度收集可識別生物信息,、財務信息等,。
79款APP隱私政策存在默認同意等問題
2018年5月份,推薦性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正式實施,,《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對于個人信息收集,、保存、使用,、流轉等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要求,,是國內在個人信息保護實踐方面的重要參考標準。但是,,依據(jù)參考標準,,有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34款APP沒有隱私條款,。
在100款中僅有一半的隱私條款得分達到及格分以上,,另外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隱私條款得分為0,即未對用戶公布個人信息隱私條款,。例如,,中國工商銀行APP沒有單獨的隱私政策,鏈接中僅提供隱私保密聲明,。
針對是否征得用戶同意這一打分項,,有79款扣分;僅有21款的隱私條款是在明確征得用戶同意后收集相關信息,,大部分APP存在默認同意隱私條款現(xiàn)象,,并未征得用戶同意。例如,,“e代駕”隱私條款存在于用戶協(xié)議中,,沒有獨立成文的隱私政策,且為默認勾選,未主動提示用戶閱讀,,極易被用戶忽略,。
同時,部分APP存在“自行承擔風險”等不合理免責條款,。例如,,“悟空理財”存在“您須對您本人在使用本網(wǎng)站所提供服務時的一切行為、行動(不論是否故障)負全部責任”等不合理免責條款,�,!捌炊喽唷睂κ褂萌我环⻊占幢硎就獗菊叩乃袃热荩约笆状问褂眉词刮春炇饏f(xié)議也視為同意的條款存在不合理性,。
在測評活動中,,中消協(xié)發(fā)現(xiàn)亟需加強隱私保護立法�,!耙环矫鏈y評所依據(jù)的相關規(guī)范法律層級較低,,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出臺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可操作性不強,測評反映出各類APP落實隱私條款要求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隱私條款不完善或缺失情況嚴重,。”中消協(xié)商品服務監(jiān)督部主任皮小林建議,,有關部門應綜合考慮當前APP隱私保護方面的嚴峻形勢,,加強隱私保護立法,落實具體措施,,提高立法立規(guī)水平,,為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提供更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護。
“測評結果表明,,目前各類APP無論是否有隱私條款都可以在應用商店中下載使用,,各下載平臺并未審核APP隱私政策公開或內容要求,APP開發(fā)商管理,、APP應用商店管理,、APP投訴管理以及違規(guī)處罰機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待進一步加強�,!逼ば×终J為,,應用商店平臺應切實履行審核責任,強化APP隱私條款的明示公示義務,,對于沒有隱私條款的應當及時下架,,并提醒消費者謹慎下載使用,應當要求相關隱私條款內容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得保留不公平格式條款,。(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 佘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