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來自貴州省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大山深處簸籮寨的11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受邀亮相北京世園會貴州展園,為游客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彩表演,。
當天的表演現(xiàn)場,,身著民族服飾的演員一亮相,,便深深吸引了游人的目光。一件件古老的打擊樂器,,引得現(xiàn)場快門聲此起彼伏,。演員的精彩表演和動情講述,與貴州園的山水勝境相得益彰,,使貴州省以“自然山水層,、多彩文化層、綠色發(fā)展層”為理念打造的展園展館,,成為北京世園上充滿人文風情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jù)了解,布依銅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擊樂器之一,,屬于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相關文獻可追溯到漢文帝年間(前179年—前157年)。
而布依族銅鼓十二調源于古代,,流傳在貴州省鎮(zhèn)寧縣扁擔山,、丁旗鎮(zhèn)、大山鄉(xiāng),、城關鎮(zhèn),、六馬鄉(xiāng)、沙子鄉(xiāng),、良田鄉(xiāng),、募役鄉(xiāng)布依族聚居區(qū),并輻射到關嶺縣,、六枝特區(qū),、普定縣等周邊布依族地區(qū),由“喜鵲調”,、“散花調”,、“祭鼓調”、“祭祖調”,、“三六九調”,、“祭祀調”,、“喜慶調”等組成,是在慶典,、祭祖,、祭祀等儀式中表達布依族特性的民族音樂,形成了一個覆蓋幾縣范圍的布依族民間銅鼓文化圈。
2006年6月,,鎮(zhèn)寧布依族“銅鼓十二調”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民族文化和區(qū)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銅鼓始終與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樣式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歷史上許多古樂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逝,但布依族地區(qū)的銅鼓音樂文化卻傳承下來并保留至今,。銅鼓十二調是內容豐富的古代音樂作品和古代音樂信息的寶庫。它以悠久的歷史,、音樂形態(tài)的古樸,、文化內涵的豐富等特征集中代表了布依族人民的宇宙觀、文化觀,、審美觀,、音樂觀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粹,。(陳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