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甘肅蘭州乘坐到隴南的“復(fù)興號”列車南行,,會經(jīng)過一個整潔的小站——哈達鋪。哈達鋪是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人口最多的一個鎮(zhèn),。小鎮(zhèn)四周的山丘滿目青翠,透露出西北特有的生機,。
在長征史上,,這個小鎮(zhèn)因為幾張報紙而顯得格外重要,。哈達鋪郵政代辦所是一座里外間的房屋,,現(xiàn)在保留原樣,已成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9月,,毛澤東請偵察連連長梁興初幫他“找點精神食糧”,梁興初就在這里找到了一沓報紙,,有《大公報》《晉陽日報》等。正是從這些報紙上,,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得知陜北還有一塊根據(jù)地,,中央紅軍初步?jīng)Q定“到陜北去”。聶榮臻元帥回憶說:“陜北還有一個根據(jù)地哩,,這真是天大的喜訊。”
紅軍到哈達鋪時,,才走出草地不到一個月,。很多戰(zhàn)士在哈達鋪吃上了飽飯,,還洗了澡、理了發(fā),,這讓他們很是難忘,。老紅軍王定烈的《贈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詩中,頭兩句就是“雪山草地苦剛完,,哈達鍋盔香中甜”,。王政柱少將寫道:“到了甘南哈達鋪,,肚里始見糧和油�,!睏畛晌鋵④娫凇稇涢L征》一書中說,,“哈達鋪休整是紅軍長征路上名副其實的加油站”,。
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辦公室主任趙王林說,當年敵人造謠說紅軍“殺人拉壯丁”,,人們便躲到了山里,。但是,紅軍進入哈達鋪之后,,以嚴明的軍紀和愛民的行動贏得群眾擁護,。1935年9月18日,,紅軍一封簡短的作戰(zhàn)電報寫道:“3個半月來,,脫離群眾的痛苦現(xiàn)在改變了�,!�
從江西出發(fā)再走長征路,,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一路讀到許多有關(guān)長征的詩句,,但在哈達鋪“紅軍門”看到的一首詩別具一格,耐人尋味:倉皇無計欲何之,,正是聞風落膽時,。只道傷殘同列寇,,那知仁義勝王師,。人言戮掠皆虛語,自悔潛逃反失資,。瞥眼雷霆驚震后,,聽來一路贊揚辭。
趙王林介紹說,,該詩作者張炯奎是一位當?shù)氐那迥┬悴牛怨⒅�,,行醫(yī)為生,,不與官府往來。他在紅軍到來之前就躲起來了,,但耳聞目睹紅軍的作為,,感慨萬分,才留下這首詩,。這首詩寫了不知道逃往哪里的“倉皇”,寫了“聞風落膽”的驚恐,,也寫了逃亡丟失財物的“悔”,,更寫出了對紅軍的稱贊。張炯奎不僅在詩前寫下引言:“一至岷地,,軍令甚嚴,一切奸淫擄掠等情,,查禁尤切,,凡遇貧寒之家,體恤周至,。”而且在頁眉留下批語:“自古大軍雖云嚴明,,比之紅軍不及萬分,,一路贊揚,,非諛語也。”(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 魏永剛 李琛奇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