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產品包括糧食,、能源和礦產等,,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性產品。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19.18億畝耕地,,2021年糧食產量13657億斤,原煤產量41.3億噸,,原油產量1.99億噸,。這構成了初級產品的基本家底。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性問題,,必須加強戰(zhàn)略謀劃,及早作出調整,,確保供給安全,。
初級產品至關重要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說,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意義重大,。無論是保障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緩解實體經濟成本壓力,還是統籌發(fā)展和安全,、做強國家安全的經濟基礎,,都要求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國情使然,。
我國是14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超大經濟體,,這意味著初級產品的國內需求規(guī)模極為龐大,,城鄉(xiāng)居民生活不可或缺。2021年,,我國工業(yè)增加值規(guī)模達37萬億元,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為39萬億元,,皆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huán),我國需要有與世界工廠地位相匹配的初級產品供應,。
在許多人的傳統印象中,初級產品太常見,、太基礎,技術含量有限,、附加值不高,,常常忽視其價值,甚至視為“衰落的行業(yè)”,。然而,,隨著各國經濟發(fā)展,全球資源能源需求持續(xù)上升,,初級產品與制成品的“實力對比”已經悄然發(fā)生轉變,。一些初級產品雖不像高新技術產品那樣“光鮮”,但因總量有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往往在產業(yè)鏈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初級產品事關生存,,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關鍵時候,、有事時候,,其重要性可壓倒一切,。盡管制成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復雜制成品也很重要,但初級產品是經濟運行的基石,,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須臾離不了初級產品,。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強不強,直接決定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成色,、韌性和抗沖擊能力,,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現實所需,。
去年以來,部分國際大宗商品供給緊張,、價格上漲,,更凸顯了初級產品的稀缺性。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嚴重影響全球糧食和能源供給,,也使得初級產品成為焦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程國強介紹,,俄烏作為全球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此次雙方沖突對全球糧食市場及供給格局影響重大。俄羅斯,、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糧食供應國,,在國際糧食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俄羅斯小麥出口3290萬噸,,占全球18%;烏克蘭小麥出口2000萬噸,,占全球10%,;兩國玉米出口占全球19%,葵花籽油出口占全球63%,,菜籽油出口占全球1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乾分析,短期來看,,俄烏沖突對全球能源市場正形成嚴重沖擊,。從長期看,現有的國際能源體系將加速變革,。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占全球石油貿易量的10%,,出口的天然氣占全球貿易量的近20%。俄烏沖突導致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影響市場供需體系的平衡,。無論是沙特還是美國,,短期內都不具備完全替代俄羅斯的可能性。全球能源供需緊張,、西方的金融制裁以及俄羅斯以盧布結算能源資源產品的反制措施,,正在嚴重沖擊國際能源定價體系和結算體系。
——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是長遠戰(zhàn)略。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級產品供給是國民經濟最基礎的部分,。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炳德認為,,無論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是經濟發(fā)展需要保持一定增速,,都意味著對初級產品的需求處于持續(xù)上升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說,沉著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我國統籌發(fā)展和安全,,尤其是注重保護產業(yè)鏈安全和初級產品保障安全。這體現中央經濟政策的底線思維,,強調在極限的情況下,,保障中國的石油、糧食等初級戰(zhàn)略物資能夠自給自足,,并增加儲量,。
種種跡象顯示,關鍵初級產品的稀缺性在上升,。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2022年全球十大趨勢展望》,,提出由于主要大國爭奪關鍵資源能源、確保安全供應及主導能源結構轉型的博弈不斷升級,,全球初級產品的供求仍將處于嚴重失衡狀態(tài),,初級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和可獲得性風險將更加凸顯。一方面,,初級產品價格波動對出口國和進口國產生了不對稱影響,,尤其是對于進口國,初級產品價格上升會影響國內原材料的投入成本,,進而對其通貨膨脹率,、進出口貿易、本幣匯率和國際收支等產生不利影響,,而出口國的資源民族主義抬頭,,可能進一步抬升關鍵初級產品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低碳發(fā)展對初級產品供求關系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隨著低碳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銅、鎳,、鈷,、鋰、稀土等稀有金屬的需求正在大幅上升,,大國對稀有資源的爭奪將進一步加劇,。
保障形勢不容樂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初級產品保障供給,。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自然資源利用取得重大進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不過,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任務十分艱巨,,有的種類初級產品進口依存度已經比較高,。比如,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對外依存度較高,一些資源和原料的進口比重還在上升,。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初級產品開始依賴國際市場。
我國是初級產品生產和需求大國,。自2002年以來,,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處于上升趨勢,此后雖然有所回落,,但自2016年開始再度攀升,。截至2021年12月,,我國進口初級產品占總進口的比重為36.3%,,已經連續(xù)6個月在36%以上。同時,,我國初級產品貿易逆差為746.4億美元,,處于歷史高位;而2021年8月更是一度達到創(chuàng)歷史的794.3億美元,。如果分品種來看,,感知會更清晰,。
一看糧食。在國家糧食安全新戰(zhàn)略下,,國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不斷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連續(xù)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13657億斤,,同比增長2%;單產達387公斤/畝,,比2015年增長16.8公斤;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超過90%,。可以說,,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然而糧食結構性問題也開始突出,,滿足多元化需求的難度越來越大,。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國際航運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我國糧食進口量突破1.6億噸,,其中,,玉米2835萬噸、大豆9652萬噸,。近年來,,我國大豆自給率約15%,食用植物油自給率約33%,。值得注意的是,,谷物進口比重不斷上升,其中,,玉米,、大米和小麥三大主糧凈進口呈現常態(tài)化,,特別是玉米進口量已連續(xù)兩年突破進口配額。
二看能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zhàn)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笆濉逼陂g,,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供需關系持續(xù)向好,;截至2021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大關,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fā)電和生物質發(fā)電裝機規(guī)模均持續(xù)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全國原煤產量41.3億噸,,同比增長5.7%;原油產量1.99億噸,,同比增長2.4%,。
盡管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提升,但能源安全矛盾也不容忽視,,突出體現在油氣安全上,。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fā)布的《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呈現近年來少見的負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為72.2%;同期,,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長12%,,對外依存度升至46%。業(yè)內人士預計,,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推進,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油氣對外依存度有繼續(xù)上升的趨勢,。
三看礦產,。金屬礦產作為工業(yè)生產的重要原料,包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從近年來主要消費礦產情況看,,鎳礦、鈷礦,、銅礦對外依存度均超過9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80%,而稀土和鉛礦對外依存度則較低,,約20%,。分析起來,主要與我國礦產品儲量低,、品質低以及提純技術低等因素有關,。
比如,我國鐵礦石儲量位居全球第四,,但大多深埋地下,,與澳大利亞,、巴西等相比,,開采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同時,,鐵礦石品位相對較低,含鐵比重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再比如,,我國是硅的最大生產國,總量上能自給自足,,但多晶硅的進口依存度超20%,,金屬硅的進口依存度則不足0.1%。原因是提純技術的欠缺,,導致高純度硅類制品要部分進口,。
可見,初級產品保障形勢并非高枕無憂,。原因在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總體已進入工業(yè)化后期,即使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消耗規(guī)模也相當大,。同時,我國一些初級產品的資源稟賦并不理想,,人均擁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開采難和品質低并存。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量快速增加,,對初級產品的數量和品種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多重因素之下,,不可避免要依靠國際市場,。
我們必須警惕單一領域出現的問題引發(fā)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初級產品供應的嚴重缺口有可能演變成為“灰犀�,!笔录貏e是糧食安全更是不容有半點閃失,。疫情發(fā)生以來,,全球多個資源生產國的初級產品供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很多資源生產國開始重視環(huán)境保護和初級產品供給問題,。如果未來反全球化情緒進一步加劇,,這些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初級產品很可能成為新的“卡脖子”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加強戰(zhàn)略謀劃,,確保供給安全。把安全發(fā)展貫穿國家發(fā)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強調糧食、能源,、重要資源要首先確保供給安全,。高度重視初級產品供應中存在的重大缺口,密切跟蹤,、深刻研判,、充分準備。
立足國內保障供給
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利用“兩個市場”,,但也要有一個安全線,,超過了以后就要亮“紅燈”,。
——保障能力是“產”出來的。
初級產品生產有其共同規(guī)律,,不管是糧食還是能源,,都必須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在初級產品生產中的第一動力作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提升產業(yè)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能源是工業(yè)的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勝利油田時強調:“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要發(fā)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只有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充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才能把握未來發(fā)展主動權,。端牢能源資源的飯碗,,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是關鍵。這就要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國內生產自給的戰(zhàn)略底線,,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先進開采技術開發(fā)應用,優(yōu)先發(fā)展非化石能源,,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fā)利用,,促進區(qū)域多能互補協調發(fā)展。要把準區(qū)域能源發(fā)展的方向,,例如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zhàn)略資源基地,,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yè)高地,。
糧食關乎國運民生。只有吃飯問題解決了,,整個大局才有基礎性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yè)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必須深刻認識到,,盡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是糧食安全基礎仍然不牢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靠別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既不現實,也靠不住,。確保糧食安全,,需要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zhàn)略底線,,夯實農業(yè)穩(wěn)產增產的基礎,,把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wěn)定,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種業(yè)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主產區(qū),、主銷區(qū)和產銷平衡區(qū)要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保障能力是“儲”出來的,。
作為油氣進口大國,應把油氣儲備體系建設擺到與油氣勘探開發(fā)投資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政府儲備,、企業(yè)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實物儲備,、產能儲備和其他儲備方式相結合的石油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供氣企業(yè),、管輸企業(yè)、城鎮(zhèn)燃氣企業(yè)各負其責的多層次天然氣儲氣調峰和應急體系,。
同時,,應健全能源供應保障和儲備應急體系。統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供應安全保障,,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以及各種極端情況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優(yōu)化能源儲備設施布局,,完善煤電油氣供應保障協調機制。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探索建立氫能產供儲銷體系,。積極推動流域龍頭水庫電站建設,,提升水庫儲能、運行調節(jié)和應急調用能力,。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運轉高效、管理規(guī)范的糧食儲備體系,,政策性糧食庫存充足,,調控資源豐富而有力,主要包括中央儲備糧,、地方儲備糧和最低收購價糧等政策性庫存。實現糧食供需基本平衡,,就要用好用活儲備調控資源,,調節(jié)市場供求,既要防止糧食供應短缺引發(fā)糧價大幅上漲,,又要防止糧食供應寬松造成糧價震蕩下跌,。
在保證口糧絕對安全的同時,還需在儲備糧品種結構安排上,,兼顧主要副食品有效供應,。目前,玉米,、大豆在中央儲備中占比較小,,在地方儲備中則更少。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大豆和玉米等飼料糧需求量有增大趨勢,。應適當增加玉米和大豆等短缺品種儲備規(guī)模,促進儲備糧從總量安全向品種結構合理轉變,。
——保障能力需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fā)力,。
必須深化能源和農業(yè)相關領域改革,,堅持市場和政府兩手發(fā)力,。糧食、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供給,,一方面因為其基礎性,、重要性,需要政策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也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
穩(wěn)定發(fā)展糧食生產,,一定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讓主產區(qū)抓糧有積極性。在這方面,,既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又要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對主產區(qū)的利益補償機制,,強化對產糧大縣的財政獎補力度,提高主產區(qū)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要加強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全面推行糧食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讓農民種糧有奔頭,。糧食生產效益低,,如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實現糧食穩(wěn)產增產目標的難度很大,。
“期貨是穩(wěn)定初級產品供給的有效金融工具,,應發(fā)揮期貨期權市場穩(wěn)定初級產品供給的作用�,!眹鴦赵喊l(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炳德表示,,2021年,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期權成交量占比居前10位的玉米,、天然橡膠,、鐵礦石、棉花和銅,,都屬于初級產品,。期貨市場不斷發(fā)展完善,通過套期保值和發(fā)現價格,,穩(wěn)定需求方的成本預期,。要加強期貨市場的制度完善,完善法規(guī)指引,,防范金融風險,,防范資本過度投機和放大一些初級產品的價格波動。
——保障能力需要優(yōu)化利用國外市場,。
在供需缺口增大的形勢下,,進一步豐富初級產品進口來源,,減小對單一進口渠道的依賴。從我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農產品,、能源產品和礦產品來看,,目前主要進口國較為單一。例如大豆主要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原油主要從沙特和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主要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銅礦主要從智利和秘魯進口,。進口單一容易受自然災害、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從而產生風險,。
多元化海外油氣資源獲取方式,是提高我國油氣供應保障度的戰(zhàn)略選擇,。在兩次石油危機后,,主要石油消費國都認識到過度依賴單一地區(qū)資源的風險,積極實施多元化的石油獲取戰(zhàn)略,。中亞,、俄羅斯地區(qū)油氣資源距離我國相對較近,且與我國政治關系友好,,具有地緣優(yōu)勢,,未來應重點加強與該區(qū)域國家的油氣開發(fā)合作,同時加強海外能源資源運輸渠道的多元化建設,。應注重油氣資源進口貿易方式的多樣性,,增加長期供應合同占比。
進口糧食是調節(jié)國內余缺的重要手段,。從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上的采購情況看,,我國糧食企業(yè)在糧食貿易中還停留在采購階段,在進口來源地還沒有形成種植,、加工,、儲備、配送一體的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模式,。與跨國大糧商相比,,我國糧食企業(yè)仍存在較大差距。要進一步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企業(yè)之間糧食,、航運、物流等方面要實現優(yōu)勢互補,增強協同效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qū)農糧產業(yè)深度合作,,在當地構建倉儲,、加工,、碼頭。
�,。ń洕請笳{研組 調研組成員:本報記者 顧 陽 喬金亮 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