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多地反復遭受強降雨沖擊,,長江等流域防洪峰,、防決堤、排內澇壓力不減,。在防汛最吃緊,、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發(fā)出“堅決打贏防汛抗洪救災這場硬仗”的行動號令,并要求“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不斷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
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鶎邮菓獙μ幹猛话l(fā)災害的“第一道防線”,,擔負的責任重大。如果能在基層實現(xiàn)對災害的早發(fā)現(xiàn),、早預警,,就能為早處置、早救援贏得有利條件和寶貴時間,,最大限度減少傷亡與損失,。練就基層防災減災“硬功夫”,是提高全社會綜合減災能力的關鍵,。
面對風雨來襲的考驗,,各相關地區(qū)基層一線調動多方力量,同災情較量,、與時間賽跑,。繪制“防汛一張圖”,、發(fā)放“防汛明白卡”,戰(zhàn)洪峰,、護堤壩,,轉移受災群眾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防,、減,、救全鏈條發(fā)力,構筑起一道道守護家園的安全防線,。當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要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防護水平,健全基層應急組織,,增強公眾災害防范和自救互救技能,,把風險隱患阻斷在源頭、消除在萌芽,。
提升設施防護水平是基礎,。會議明確要求,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補齊病險水庫,、中小河流堤防、蓄滯洪區(qū)等防洪工程和農田排澇短板,,對此要抓好落實,。在強化硬件設施的同時,也要善用軟件技術科學防災,。比如,,用好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把普查數(shù)據(jù)接入應急指揮平臺,。一旦發(fā)生險情,,立即調取當?shù)厝丝诿芏取北茈y場所,、物資儲備等信息,,快速形成搶險救援方案。
完善基層應急組織是保障,。這次汛期,不少地區(qū)之所以能快速發(fā)現(xiàn)險情,,靠的是災害信息員及時“吹哨”,。目前我國已構建覆蓋全國的五級災害信息員體系,應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發(fā)揮好這100多萬名“第一現(xiàn)場哨兵”的作用,。還要注重吸納轄區(qū)內各類社會力量,,如科研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企業(yè)等,,打造響應及時、專群結合的應急管理隊伍,,提高隱患排查,、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專業(yè)性,。
增強公眾防災能力是關鍵,。基層防災是一項社會工程,,全民參與才能筑牢防線,。提高群眾的風險意識和參與率,需要各地定期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定期組織貼近實戰(zhàn),、場景多樣的應急演練。只有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防災減災救災氛圍,,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才能在災害來臨時迅速應對,、自救互救。
防汛抗洪救災,,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乎社會大局和諧穩(wěn)定,必須以萬全之策確保萬無一失,。從每一個人,、每一支隊伍、每一項工程著手,,從抵御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匯聚起共守家園的巨大力量,筑牢基層防災減災的“銅墻鐵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