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中國“高考”作文(我看改革開放40年)

本文作者
今年6月7日上午11時30分,,2018年湖北省高考語文科目結(jié)束,莘莘學子們神色各異地走出了考場,。12時左右,,我們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的外國留學生,懷著緊張而新奇的心情邁進了一個特殊的“考場”,。這是由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客戶端精心策劃的一檔欄目,,安排外國留學生來一場即興“高考”作文,以了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高考,。
作文題目是《給2035年的一封信》,。2035年?這不是去年我在新聞中聽到的時間嗎,?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一個個在中國的見聞: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各國人民友好往來,承諾并且落實了一系列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才有機會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攻讀公共管理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雖然來中國以前,,我的生活舒適安逸,擁有穩(wěn)定的會計工作,,但是年輕的我,,卻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世界那么大,,變化那么快,,我想去看看,。
來到武漢后,我得知這是一個位于中國中部的省會城市,,是航空,、鐵路、公路和長江航道的交通樞紐,。這里有教育文化中心武昌和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漢口,;有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熱干面和鴨脖子等地方特色美食,;有東湖、沙湖,、長江等大面積水域,;有珞珈山、南望山,、桂子山等四季常綠的青山,。
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太極拳”“七夕節(jié)”“中山裝”“旗袍”“紅白喜事”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給我們介紹了孔子是怎樣“因材施教”的,,還讓我們喜歡上了《西游記》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課外,,學校為我們留學生組織了各項中國傳統(tǒng)文化活動,,如學習篆刻、毛筆書法,、中國花鳥畫等,,讓我們這些年輕老外對中國文化有了最真實的體驗,從心底里佩服中國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能力,。
今年過元宵節(jié)時,,武漢東湖舉辦了燈會,一派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場面:“曾侯乙編鐘”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樂器的風采,;長天樓前的“四面獅”燈組高達七層樓,成為燈會的耀眼之星,。與燈組交相輝映的是木拓年畫,、漢繡、剪紙,、面塑,、蛋畫等一批獨具中國特色的非遺傳承人作品,,一下子拉近了我這個老外和中國“非遺”的距離,。
想到這里,我想對2035年的年輕的越南同胞說:17年前,有一個和你們一樣年輕,、充滿幻想的越南姑娘,,她選擇了去中國留學,從而成就了最好的自己,。2035年的中國,,更加開放、友好,、發(fā)達,、包容,趁年輕,,你們一定要親自去看看,!
【作者為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留學生。中國留學服務中心供稿】
阮氏秋香(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