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華屋村新貌(5月6日攝),。
華屋村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xiāng),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蘇區(qū)時期,,當時只有43戶人家的華屋村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紅軍,,“17棵松”的故事更讓無數(shù)后人動容:村里的17個年輕后生出發(fā)參加紅軍前,栽下17棵松樹,,和家人約定“見松如見人”,,不幸的是17位華氏子弟都壯烈犧牲在長征途中,他們手植的松樹被后人命名為“信念樹”,。
多年來,,由于資源匱乏,耕地貧瘠,,勞動力短缺等原因,,華屋貧困程度深,許多百姓住在低矮破舊,、透風漏雨的土坯房內(nèi),,灶臺連著臥室,廁所挨著水缸,,用的是低壓電,,走的是土泥路。
2012年,,隨著《國務院關(guān)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出臺,,華屋人開始逐漸擺脫貧困。伴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華屋村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由2230元增長到如今的11300元,,危舊土坯房得到改造,大棚水果蔬菜,、紅色旅游蓬勃興起,。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一排排破舊的土坯房,,到如今一幢幢煥然一新的客家小樓,,華屋百姓步入幸福美好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