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做客文化名人訪 王耀峰/攝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 王耀峰/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0日訊(記者王婉瑩) 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雜象叢生,,虛假鑒定,、人為假拍、拍假,,騙取前期服務費等狀況頻出,。本期“文化名人訪”請到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談文物鑒定與業(yè)界之惑,。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頁面
康雍乾是瓷器制作鼎盛時期,,皇家不計成本,造就天價精品

在去年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5266億港元成交,,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世界紀錄由此改寫;同年倫敦郊外,,一座不知名的簡陋倉庫內,,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余”轉心瓶以5160萬英鎊,也就是人民幣5.5億元的天價拍賣成交,。至此,,中國最貴藝術品誕生,同時刷新黃庭堅《砥柱銘》4.368億元的成交記錄,,創(chuàng)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紀錄,。
張寧表示,如今瓷器拍出如此天價,,應該從中國陶瓷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中國的陶瓷燒制的歷史源遠流長、工藝精湛。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三代”,,所謂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就是已經發(fā)展到中國瓷器燒造的黃金時代,也就是鼎盛時期,。
乾隆官窯瓷器每每創(chuàng)造拍賣的新紀錄,、價格不斷地飆升。雍正,、乾隆在景德鎮(zhèn)的官窯瓷器中,,有皇帝的參與,皇帝對官窯的燒造非常地重視,。在清朝的檔案館里,,皇帝參與瓷器的燒造是比比皆是的,�,;实垡蟛挥嫻け尽T僬f官窯的瓷器是占有最好的原料,,最有水平的工匠,,另外再加上皇帝的重視、資金的保障,、設備的保證等等,,這一切都造成了乾隆時代的瓷器是國內外藏家所青睞的對象。
高價文物回流,,確有愛國情誼
在談到中國的富人們正帶著愛國主義情節(jié),,高價買回瓷器,張寧說:“由于歷史的原因,,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由于當時中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使得中國珍貴的瓷器流落到了異國他鄉(xiāng),,當時清朝腐敗,,很多中國的瑰寶都流到了國外。現(xiàn)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許多收藏家,,有愛國的情結,,如果有機會,使流落到國外的中國文物和瑰寶通過競拍的形式或者是通過其他的形式,使這些文物回歸祖國,。文物本身就是文化,,是物質文化。如果能爭取讓這些文物回國,,確實有一種愛國的情誼,。”
藝術品拍賣市場存在政策不規(guī)范,、監(jiān)督力度不夠,、受聘專家只掛名等問題
藝術品拍賣市場繁榮的背后,也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比如拍賣公司存在的虛假鑒定和虛報成交額的現(xiàn)象,。一個贗品本來只值幾百塊元,到拍賣公司就上萬元,。關于這些現(xiàn)象,,張寧表示,一方面拍賣市場經過20多年的運作,,對文物的拍賣,、文物知識的普及,或者對文物的保護收藏功不可沒,,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在同時存在著政策不規(guī)范、監(jiān)督力度不夠,,或是由于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在拍賣市場上確實存在著拍假、假拍,,甚至是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使競拍人受到了精神,、財富上的損失,。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回避的,。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使拍賣市場更加完善。使競拍人不要有后顧之憂,�,!睆垖幷f,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從兩個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第一,,法律層面。我國法律還不夠完善,。有些法律的條文還有疏漏,。比如拍賣公司不可靠,查出來誰負責,?是拍賣師負責還是拍賣公司負責,?是買家負責還是賣家負責?中國的拍賣市場是模模糊糊的,。
“一個拍賣公司把東西拍出來了,,如果競拍人覺得買虧了,買假了,,可以有三個權威的專家證明這東西是贗品,,拍賣公司可以退。問題是,,中國規(guī)定所謂的權威專家,,這個權威專家誰來認定?承認不承認,?拍賣公司講,,我就是權威專家認定的,你找的權威專家是權威專家嗎,?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權威專家,。這是從法律層面上,。比如說我了解到的法國一些拍賣公司就明確規(guī)定,,這個拍品誰負責的?拍賣師負責,,有問題拍賣師負責,。因此拍賣師要聘請鑒定師,每一個部分拍賣師都要負責的,。中國是沒有這些的規(guī)定的,。我的拍賣品就是讓你看,你覺得真就買,,你覺得假就不買,。每個文物的介紹最后有一句話“僅供參考”。這從法律條文上就不規(guī)范和明確,�,!�
第二,職業(yè)道德層面,。拍賣市場上流傳的一些故事,,實際上是拍賣公司有關人員編的,,這在專業(yè)上、道義上,、在誠信上就需要負責,。比如,明明不是官窯就得說明不是官窯,。
圈內人士都知道成交額很高,,是因為有些人在拍賣之前就把錢賺了,為什么呢,?文物拍賣品價值100萬,,可以估價500萬元,賣家之后需要多交錢,,這就很不誠信和規(guī)范,。
從職業(yè)道德來講,也不完全是拍賣公司的問題,。許多文保單位的高級研究員都受聘于拍賣公司,。但受聘的專家就是名義上,實際上拍賣的拍品就是掛名而已,。如果拍賣公司完全專家的眼光來上拍,,很多東西就拍不出去了,所以就只是掛名而已,。再加上現(xiàn)在市場利益驅動,,確實存在著拍賣結論不那么客觀,有以假亂真的情況,�,!耙院笈馁u市場要走健康之路、誠信之路,,這樣我們的拍賣市場才會越來越好,。這是我所希望的�,!睆垖幷f,。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