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因群眾看病不方便,,她放棄考大學的機會,,當了鄉(xiāng)村醫(yī)生;1988年,,村小學唯一的老師調(diào)走后,,她又挑起了代課教師的擔子;1996年,,71歲的老支書干不動了,,她出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村兩委換屆,,她連村委會主任也一起干了。多年來,,她將4副擔子一肩挑,,在默默堅守中追求和實現(xiàn)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就是劉桂珍,,山西省代縣段家灣村鄉(xiāng)親們心中的老大姐,、領(lǐng)頭人。
“有人說,,我所有職業(yè)的工齡加起來夠別人干兩輩子了,。”劉桂珍搓搓手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老師,。走出教室,我就是醫(yī)生,。村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是鄉(xiāng)親們對我的愛護與信任,,不是身份,而是沉甸甸的責任,�,!�
正是這份骨子里刨不掉的責任感,39年前,,讓本想進大學的劉桂珍穿上了白大褂,。那是高考恢復(fù)的第二年,劉桂珍抱著對大學校園的憧憬,,認真?zhèn)鋺?zhàn)著高考,。偏偏這時,,縣里要開鄉(xiāng)村醫(yī)生培訓班的消息也傳到了段家灣,思來想去,,老支書劉白小把目標盯在了女兒劉桂珍身上,,“村里就你一個高中生,你不干誰干”,。
確實,,段家灣村又小又偏,鄉(xiāng)親們生活不富裕,,靠天吃飯,,有病都是扛著,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踏進醫(yī)院的門,。能有個自己的村醫(yī),是村民們的盼望,。
帶著父親和全村人的期許,,劉桂珍留在村里,從最基本的醫(yī)學知識學起,,兩次進修學習,,掌握了給人看病的本領(lǐng)。在以后數(shù)十年的行醫(yī)過程中,,她潛心鉆研醫(yī)理、臨床醫(yī)案,,使醫(yī)技有了很大提高,。她還自學了針灸,免費給鄉(xiāng)親們扎針看病,,賣藥一律按進價,,有時候還經(jīng)常送藥給大家。有的村民家境困難,,劉桂珍又幫他們把新農(nóng)合的費用交了,。“有的老人非要給我錢,,看他們從口袋里摸出一個手絹,,一層層地展開,里面就幾十元錢,,我心疼啊,。雖然我也不富,但比鄉(xiāng)親們強點,,再怎么說一個月也有400元的補助,,夠了,。”這些年來,,劉桂珍貼人力貼藥品貼護理,,力所能及地幫著村民:“就學了這么點本事,又正好對鄉(xiāng)親們有用,,那我就得對得起這點本事,,好好干!”
1988年,,段家灣小學唯一的老師不干了,。由于偏僻和貧窮,沒有老師愿意過來,,孩子們停了兩個多月的課,。不忍心看著孩子們沒人管,劉桂珍當起了代課教師,。一邊忙上課,一邊忙看病,,劉桂珍留給鄉(xiāng)親們的背影永遠都是匆匆忙忙,,去哪都是一路小跑。
身兼兩職已是極限的劉桂珍從沒想過,,自己的人生就像橡皮筋,,可以拉得這么長。1996年,,段家灣村支兩委換屆,,誰接班又成了難題�,!熬退呐▌⒐鹫湫∶┌�,,咱們放心�,!痹卩l(xiāng)親們的囑托下,,劉桂珍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扛起了段家灣村的大小事兒,。
愛人楊宏生成了劉桂珍“背后的男人”,。除了忙活地里的事兒,照顧劉桂珍的高齡老父,,她上課一走,,段家灣的大事小事都成了這個家的事�,!靶耷�,、修路,、防火……生活中再苦再累,咬咬牙也就過來了,�,!睏詈晟X得,唯一讓他“不滿”的就是劉桂珍那不好好吃飯的“毛病”,�,!皠e說讓她回家做飯了,,就是我做好了端給她吃,,她也不一定能安下心來吃飯�,!睏詈晟恼Z氣里滿是心疼和憐惜,。
這些年來,夫妻倆日夜守在段家灣村,,除了看病,、上課、忙村務(wù),,還種了十幾畝地,,其中有8畝經(jīng)濟林。遠嫁山東的大女兒多次打電話讓他們老兩口過去看看女兒的家,,他們一直沒空,。因為他們知道,村里的鄉(xiāng)親離不開他們,。
“村里走不開,,還得留下來給鄉(xiāng)親們看病,給娃們上課,。”楊宏生心里明白,,只要能干得動,,只要段家灣有需要,劉桂珍的腳步絕對離不開這里,。
這里是根,,是情,是責任,,更是劉桂珍一生所系,。(經(jīng)濟日報記者 梁 婧 劉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