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日前,,《經濟日報》派出9位記者,,分赴江蘇、云南,、湖南,、湖北、廣西等地,,以及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山東泉林集團,、安陽強基精密制造產業(yè)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yè),歷時20多天,,深入采訪當?shù)馗刹�,、群眾在探索綠色發(fā)展、綠色生活之路上的不懈努力,,記錄各地在砥礪奮進,、建設美麗中國進程中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
經濟日報記者袁勇(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上龍鄉(xiāng)上龍村采訪“并地”發(fā)起人之一黃忠偉,。陸子南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位于我國西南邊陲,以盛產原料蔗和蔗糖聞名,,被譽為“中國糖都”,。然而,對農業(yè)生產來說,,崇左市的自然條件并不理想,,市域內以喀斯特巖溶地貌為主,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地”的說法,,耕地產出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崇左市大力推動土地整治工作,,將小而散的低效耕地進行并塊整合,在此基礎上,,加強耕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推動耕地的規(guī)�,;�,、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經營管理,,打造高標準現(xiàn)代化農業(yè)基地。
在推動土地整治的過程中,,崇左市始終堅持尊重土地權益人的意愿,,讓農民作土地整治的決策主體和實施主體,政府有關部門在登記申請,、組織實施,、獎補下發(fā)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扶持,給農民以引導和鼓勵,,使崇左的土地整治工作得以順利,、和諧推進,。
2014年以來,崇左市更進一步將土地整治工作與“200萬畝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工作相結合,,推動“并地”升級版,,在土地整治的基礎上,以科學,、精細的標準,,打造高標準糖料蔗農田。
通過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近年來,,崇左市農業(yè)發(fā)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很多地區(qū)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耕地、灌溉用水等資源浪費現(xiàn)象得到遏制,。(經濟日報記者 袁勇)
相關專題:金記者探綠日記
相關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