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 題:這次地震到底咋回事?四問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
新華社記者胡喆,、林碧鋒
�,。冈拢溉眨玻睍r19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fā)生7.0級地震�,!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一時間關于九寨溝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神經……
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究竟屬于什么地震類型?怎么看此次地震后的次生災害,?地震預警該如何發(fā)揮作用,?新華社記者于震后第一時間采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研究員及有關專家。
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屬于什么地震類型,?
經初步了解,,此次地震已造成100多人傷亡。九寨溝縣通訊暢通,,電力已恢復,,漳扎鎮(zhèn)部分房屋垮塌,局部道路受損,。九寨溝干海子景區(qū)附近山體垮塌,,交通不暢,救援人員正在疏通道路,。
蔣海昆表示,,從斷層活動類型來看,這次地震是水平推擠,,即“走滑型地震”,,這也是中國大陸最常見的地震類型。他告訴記者:“無論是逆沖型地震,,還是走滑型地震,只要靠近斷層的地方,,都會有比較大的破壞,�,!�
專家介紹,,此次地震發(fā)生的地區(qū)是地震多發(fā)區(qū)域,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斷裂,、塔藏斷裂和虎牙斷裂附近,,發(fā)震構造推測為塔藏斷裂南側分支和虎牙斷裂北段。
蔣海昆表示,此次地震與 “‘5·12’汶川地震”總體都屬于巴顏喀拉塊體周邊的地震活動,。巴顏喀拉塊體為昆侖山東延部分,,該塊體地震較為活躍,巴顏喀拉塊體正面推擠產生了“‘5·12’汶川地震”,,這次地震與該塊體南東向推擠有關系,。
怎么看此次地震后的次生災害?
余震,、堰塞湖,、山體滑坡等地震次生災害一直是震后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是影響抗震救災工作的重要方面,。截至9日零時整,,共記錄到地震總數(shù)為108次,其中,,3.0至3.9級地震3次,。
四川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盆景灘以上,、火花海以下并未形成堰塞湖。經核查,,受堵塞河道為火花海下游一條小河,,垮塌體體積并不大。至9日凌晨,,河道已經正常過流,,河床水位抬高并不明顯,“從上下游的流量看,,過流沒有受影響,。”
學術界認定堰塞湖的標準為:堰塞體10米高以上,;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顯然,,受堵塞河道達不到這個標準,。”有關專家表示,,根據(jù)觀測,,目前河道和水流平穩(wěn),附近群眾不必驚慌,。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為20公里,,專家表示:震源越淺,造成的地表山地災害越嚴重,但影響范圍會�,�,;震源越深,造成地表山地災害規(guī)模會偏小,,但范圍更大,、點多。崩塌,、滾石多發(fā)生于震中20公里范圍內,,該地區(qū)本身就多發(fā)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地震后災害很可能更多,,所以在抓緊時間救援的同時,救援人員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如何認識震后余震預警,?
阿壩州地貌錯綜復雜,震區(qū)50公里范圍內人口密度為9人/平方公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四川地震局等單位的專家緊急會商后認為,,在震區(qū)近幾日仍存在發(fā)生6.0級左右余震的可能,仍應注意防范較強余震的發(fā)生,。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監(jiān)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金明培表示,,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后,地震預警不僅可以幫助公眾第一時間逃生避險,,還對重大生命線工程安全至關重要,。
金明培介紹,地震發(fā)生時會產生地震波,,包括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傳播速度約為6公里/秒,,橫波傳播速度約為3.5公里/秒,,比電磁傳播速度慢,因此監(jiān)測儀器捕捉到地震震波后就可以向地震周邊地區(qū)發(fā)出預警,。
金明培說,,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fā)生后,根據(jù)地震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的特性,,利用現(xiàn)代地震快速處理和發(fā)布系統(tǒng),,對可能造成破壞的目標區(qū)域發(fā)布預測烈度和橫波到達剩余時間等信息,以便第一時間幫助公眾逃生避險和重大生命線工程采取緊急處置和應對措施,。
“地震預警在破壞性地震發(fā)生時,,一些重大生命線工程安全至關重要,。”金明培說,,如城市的電力設施,、燃氣管網、核電站,、高速鐵路等,,可以利用地震預警在地震發(fā)生后,搶在地震波到達前作出提前停機,、制動等應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輕地震損害的作用。
地震專家提醒廣大群眾,,地震發(fā)生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尋找合適的躲避位置,,如承重墻的墻根,、墻角、衛(wèi)生間等小房間,,暖氣管道旁,;躲避時應保護好頭部,并努力呼救,。此外,,在被埋壓在廢墟下無法脫險時,當聽到廢墟外面有聲音時應不間斷地敲擊身邊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如金屬管道等,向外界求援,。(參與采寫記者:白國龍,、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