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題:把“戒尺”還給老師,,還需一份“使用說明書”——依法保證教師享有“懲戒權(quán)”透視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王陽、謝櫻
我國義務(wù)教育法規(guī)定,,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一些教師擔心被扣上“體罰”的帽子,,常常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敢管教”,。
教育部日前提出將依法保證教師享有“懲戒權(quán)”,引發(fā)社會關(guān)注,。重塑教師的“懲戒權(quán)”應把握哪些方面,?師生關(guān)系會因此受到影響嗎?
讓教師糾結(jié)不已的“戒尺”
“打不得,,訓不得,,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怎么管”常常讓許多年輕教師困惑不已。山東濟南盛福實驗小學校長高紅燕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只能“夸”不能“管”,教師唯恐被冠以“體罰”的惡名,,可是這樣對孩子好嗎,?
北京某小學的王校長對記者說:“我們學校有位年輕教師工作熱情很高,一次和學生約定‘誰錯了就抄寫20遍’,,孩子履諾回家抄寫時,,被家長看到了,。第二天就找到學校說這是‘變相體罰’�,!蓖跣iL說,,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罰抄作業(yè)的確屬于“變相體罰”,,于是她就批評了這位教師,。沒想到,這位年輕人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句話,,讓她陷入深思,。
“堅守師德底線,是不是要放棄教育良知,?”王校長說,,從這句話看出來,這位年輕教師傷心了,、糾結(jié)了,、困惑了,這件事對他職業(yè)態(tài)度勢必帶來影響,。她非常擔心因此失去一位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湖南岳陽民院附小班主任陳迎說,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難教育,,需要“懲戒”的是個別特殊學生,。他們本身調(diào)皮搗蛋,性格沖動,,是最需要規(guī)訓,、教導的孩子。如果老師放手不管,,反而是害了他們,。
山東省濟寧一中語文教研室主任孫偉說,與過去相比,,現(xiàn)在不少孩子都有些“玻璃心”,。從小在“掌聲”中長大,缺少挫折,,稍有不順可能就承受不了,。面對“想管不敢管”的糾結(jié),不少教師心理壓力較大,,索性“明哲保身”放棄了責任,。
重塑“懲戒權(quán)”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此前,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quán)利”,。但尚缺乏具體入微的解釋,在實踐中造成教師難以有依據(jù)地開展工作,。
長沙南大橋小學副校長張墨雨說,,此次提出依法保證教師享有懲戒權(quán)非常有必要,但還要給教師一份“懲戒權(quán)”的“使用說明書”:明確哪些行為可以懲戒,,例如,,明顯有違道德的錯誤行為經(jīng)反復教育無效的,包括散布不當言論,、不尊重老師,、打罵同學、不完成學業(yè)任務(wù)等,;在懲戒的方式上,,也要規(guī)定如何使用、使用到何種程度,,不得濫用,,這些都應納入監(jiān)管視野。
湖南岳陽民院附小教師湯軍說,,尤其要明確區(qū)分“懲戒”與“體罰”,。教師的懲戒行為是否屬于體罰,需根據(jù)學生年齡,、健康狀況、身心成長狀況以及該懲戒行為的場所,、時間,、環(huán)境、形式等綜合判定,。如果教師的懲戒屬于身體侵害,,如毆打、腳踢,、扇耳光,、打腦袋等,或者給學生帶來肉體痛苦,,如長時間站立,、不允許上廁所、不讓吃飯等,,則屬于體罰,。只要不是體罰,如教育需要,教師則擁有“懲戒權(quán)”,。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提出,,在細化落實“懲戒權(quán)”的過程中,需要學校依法進行,,制訂詳細的章程,。目前,我國各中小學都在進行章程制訂,,要把章程作為校內(nèi)行政性文件,,將“懲戒權(quán)”落實在學校章程中,明晰教師和學生的權(quán)責,。
多主體參與落實教育責任
受訪業(yè)內(nèi)人士,、專家認為,要把“戒尺”還給教師,,讓教師有效使用“懲戒權(quán)”除了完善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還需要進一步達成社會共識。在學生家長支持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科學恰當?shù)靥幚韺W生不良行為,。
首先,明確懲戒的必要性,。多位業(yè)內(nèi)專家認為,,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針對學生失范行為采取的否定性處理,,是一種合理的他律手段,。要把懲罰納入日常的教育手段之中,明確教師的“懲戒權(quán)”是完成工作所必需的,。
其次,,注重保護學生權(quán)益。長沙南大橋小學教導主任易偉提出,,懲戒學生絕不能僅僅是“罰”,,更應該有“愛”,老師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與學生溝通,,要做到有深度有技巧,。從保護學生心理健康出發(fā),給予學生溫暖,,讓他們在懲戒中感受到愛,。
有專家提出,我國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專門新增“學生申訴”一章,,學生如對處分決定有異議,,可向?qū)W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規(guī)定還要求學校處分學生嚴格做到“程序正當,、證據(jù)充足,、依據(jù)明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完善的申訴制度和程序,強化了學生申訴委員會的職責,。對于中小學生的懲戒,,也可以借鑒開展。
此外,,家校合力塑良好品格,。高紅燕認為,合理行使“懲戒權(quán)”是一門教育的藝術(shù),,良好的教育會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緊密,。受訪專家認為,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對于不良行為的懲戒更是如此,,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多主體參與,,共同落實教育責任,才能有效塑造孩子的健康品格,,培養(yǎng)好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