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挑水下鍋,,來回要走十里路,�,!苯衲暌呀�70歲的高坪村管水員陳光明,,對村里當年缺水的情景記憶猶新。地處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的高坪村地勢較高,,山高谷深,,一直沒有穩(wěn)定水源,550余戶居民的人畜飲水要到相鄰的貴定縣冒沙井用馬車拉,�,!跋潞犹羲ⅠR車拉水,,雨天急忙收集雨水,,祖祖輩輩一直喝著‘望天水’,。”陳光明告訴記者,,為了給家里的老人挑水吃,,村里的年輕人不敢外出打工,由于沒有收入保障,,群眾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
解決水困問題已經成為高坪村村民心中的“頭等大事”。
怎么辦,?先要找水,。2001年,高坪村村民上山采藥,,在貴定縣六公里外的山上找到了穩(wěn)定的水源,,經過洽談后,花8800元買下水源使用權,,這是龍里縣最早的“水權交易”,。
有了水,如何讓大家方便地用起來,?這就需要修管道,。“龍里縣水務局通過‘渴望工程’項目集中籌措20萬元資金購買管道材料,,村民積極投工投勞,,主動開展施工作業(yè)。2002年7月該村人飲工程初步建成通水,,結束了天天挑水喝的苦日子,。”黔南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水利部掛職干部李斌說,。
要想水喝得長久,還得有人管,。深知水來之不易,,高坪村當即召開村民大會成立管水委員會和群眾監(jiān)督小組,選出3名管水員,,并制定高坪村人畜飲水管理制度,。陳光明告訴記者:“管好水才能更好地用好水。管水員必須隨時檢查主管道線路,,一旦發(fā)現漏水,、線路塌方,要及時向管水小組反映,,盡快維修,,保證群眾用上放心水,。”
維護的資金從哪兒來,?還得“以水養(yǎng)水”,。近年來,高坪村人飲工程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揮經濟效益,,形成“定額保底,、階梯水價、分類收費,、定期公示,、結余歸公”的管水模式�,!懊吭卤5�2噸水,,8噸及以下每噸水收3毛錢,超過部分每噸水收1元錢,�,!标惞饷髡f,村里給“五保戶”和學校免費供水,,剩余的水以每噸3元的價格供給村周邊的小企業(yè),,這樣村集體既可以增加收入,村民也實現了就近務工,。目前,,村集體賬戶上水費結余達13萬元,這筆錢專門用來更換管道等的維護開支,,不僅不用伸手向政府要錢,,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以水養(yǎng)水”,曾經的“水困村”變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苦盡甘來,,高坪村村民終于吃上了放心水。記者來到村民楊繼民家里,,擰開他家的水龍頭,,只見清澈的水嘩嘩地流了出來�,!跋床俗鲲埡芊奖�,,再也不用起早貪黑挑水了�,!睏罾^民說,這水來之不易,,一滴也不能浪費,,平時他經常參與村里組織的節(jié)水宣傳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村民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還提升了村民參與管水護水行動的積極性,。
龍里縣認真總結推廣高坪模式,,創(chuàng)新推出“三個三”管水模式破解農村管水難題,取得了明顯成效,;推進農村河湖綜合治理,,改善農村水環(huán)境,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截至目前,,龍里縣建成農村飲水工程418處,覆蓋人口14.59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02萬人,,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h里還成立村級管水委員會159個,,選聘農村管水員200多名,擬定村規(guī)寨約781個,,進一步強化了農村飲水管理工作,。2018年,龍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高坪村的“水故事”也是貴州省實施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zhàn)行動的縮影,。從2016年起,貴州省穩(wěn)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現從“喝水難”“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轉變,,切實保障農村群眾飲水安全。貴州省水利廳廳長樊新中表示,,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貴州省水利廳聚焦滇桂黔、武陵山,、烏蒙山三大集中連片地區(qū)主戰(zhàn)場,,組建18個定點工作隊以“9+3”縣區(qū)為主攻點,深入推進68個縣水利扶貧督導,,持續(xù)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傾斜支持,,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設,,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成果。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全國已建成農村供水工程1000多萬處,,覆蓋農村用水人口9億多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已收費工程占90.3%,,千人以上工程水費收繳率95.5%,,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良性運行機制逐漸形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