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12日電(記者張京品 王澤昊)冬日山間的涼風,,吹拂過深邃的秦巴山谷,漢江水滾滾流淌,。
發(fā)源于陜西省漢中市的漢江,,又名漢水,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歷史上與長江,、淮河、黃河并稱為“江淮河漢”。
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漢江及其支流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qū)和供給地,。
坐落在漢中市寧強縣的漢水源村,,是漢江的源頭所在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第一滴水”就從這里流出,。
迎著山間的薄霧,,記者驅車沿公路盤山而上,來到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漢水源村,。
“我們村可是塊寶地,。漢江源頭的水,從這里淌出,�,!闭勂鹚瑵h水源村黨支部書記王光俊的眼神流露著自信和驕傲,,用他的話講,,“守護好這片清水很不容易,全村人實打實下了功夫,�,!�
為了保護漢江水質,漢水源村2010年開始禁伐禁牧,、關停養(yǎng)殖場,、改造旱廁、禁止污染企業(yè)落戶,,持續(xù)實施退耕還林……
如何守綠生金,,成為漢水源村的一道難題。近年來,,漢水源村流轉上千畝土地,,種植茶葉和中藥材,發(fā)展生態(tài)產(chǎn)業(yè),。村民鄧啟嚴去年通過種植銀杏,、淫羊藿等藥材以及茶葉,家里6畝地一年下來獲得3萬多元收入,。
不僅如此,,一些村民在政府支持下將自家房子改成民宿,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如今,,漢水源村的顏值更加秀美,,家家戶戶門前都通了硬化路,一座座有著濃郁陜南風情的民居在山間拔地而起,,鄉(xiāng)村旅游蒸蒸日上,已有10多家民宿開門營業(yè),。
“一下子轉變生活方式確實很難,,但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我們走出了一條新路,,也享受了生態(tài)紅利,。很多外地人大老遠專程來這里體驗‘世外桃源’,有的游客在村里一住就是兩三個月,�,!编噯勒f。
看準鄉(xiāng)村旅游的前景,,今年初,,鄧啟嚴花了10多萬元把家里的小院改造成民宿,起名“棲遲小院”,。小院正好位于游覽漢江源頭的景觀步道旁,,爬山歸來的游客在此歇腳,一邊喝茶一邊賞景,,好不愜意,。
“漢江源頭這塊金字招牌加上優(yōu)質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如今成了村子打造生態(tài)旅游的‘流量密碼’,�,!痹卩噯赖闹敢拢浾咛ど喜降�,,拾級而上,,尋訪漢江源。
步道長約2公里,,沿途只見蜿蜒曲折的溪水順著山勢,,從山崖傾瀉而下,匯為平靜的潭水,,形成“三瀑”“三潭”的奇觀,。越往深處走,葳蕤的樹林越顯曲徑通幽之感,,恰似一幅水墨畫卷,。
爬山途中,記者碰見下山而來的村民王顯忠,。老人精神矍鑠,,是一名巡河員,,主要負責河段垃圾清理、水源保護等工作,�,!拔覀兇逵�12名巡河員、護林員,,兩人一組每天輪流巡河打掃衛(wèi)生,。”王顯忠說,,“撿了一上午垃圾,,也沒撿到多少,村民,、游客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了,。”
守護漢江水的行動持續(xù)開展,。2017年,,漢中市全面推行河長制,2500余名河湖長牽手眾多志愿者,、巡河員,,筑起了一道守護漢江的綠色長城;累計投入數(shù)億元,,以柔性治水方式系統(tǒng)治理漢江源頭,,新建堤防、治理河道,、綠化河岸等,,守護河湖安瀾。數(shù)據(jù)顯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來,,漢江出陜西省斷面水質始終穩(wěn)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及以上。
“前面就是漢江的源頭了,�,!表樦S行人員的聲音,記者看到,,鐫刻在崖壁上的“漢江源”三個大字格外醒目,。
崖壁一側掛著一股澄澈的小瀑布。一泓清水如玉帶般瀉下,,在崖壁前聚成一汪潭水,。微風吹皺如鏡的潭面,潺潺之水奔向遠方,,翻越崇山峻嶺,,流入京津等地千家萬戶,。
“思路一變天地寬,守護好了漢江源頭,,就守住了金山銀山,。”王光俊告訴記者,,漢水源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從6年前的7632元增長到目前的19000多元,。
太陽升起,山谷間云霧散去,,空氣格外清新,潭面波光粼粼,。扎根在這里的人們,,為了一泓清水永續(xù)北上,堅守著大山深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