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了錢就不顧衛(wèi)生?住民宿要履行更積極的責任
民宿的經營者和游客之間的關系,,介于旅游業(yè)盈利和人文美感之間,,更接近于一種不用明文規(guī)定、人人默許遵守的“精神契約”,。
近日,,一名在日本開民宿的中國人發(fā)文稱,3名中國女游客通過短租平臺入住他家民宿,離開時將大量垃圾扔在房間,。他在微博上發(fā)的圖片顯示:房子的衛(wèi)生間和地板上是成堆的紙巾,椅子出現(xiàn)在馬桶蓋上,,桌上堆放著易拉罐和廢棄的紙盒,。
面對指責,當事游客起初怒懟民宿經營者:“我們是花錢來住的,,不是花錢給你打掃的,。”“這里不是我家,,我不需要給你收拾,。”后來,,游客又在微博上道歉,,但聲稱實際情況與民宿經營者所發(fā)照片不符,她們是沒找到垃圾桶,,“直接把垃圾扔到了袋子里”,。
雙方就退房后垃圾遺留程度問題各執(zhí)一詞。不少網(wǎng)友指責當事游客:即使入住的是中國人開的民宿,,出國旅行代表的也是中國人的形象,,保持衛(wèi)生清潔是基本素質要求;而也有網(wǎng)友覺得,,民宿老板收了錢即有義務收拾“殘局”,。
結合個人旅行入住民宿的體驗和觀察,我認為該事件除了再次引發(fā)游客旅行素質的討論,,還暴露出部分國內游客對民宿文化的認識欠缺問題,。
首先,對于年輕游客而言,,他們不該以最消極“底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這次“日本民宿扔垃圾”事件中,3名當事游客的身份是在校女大學生,,她們對異域文化了解渠道較多,,理應具有更高的出游素質,知曉境外旅行要尊重當?shù)氐纳鐣曀缀臀幕�,。何況在該事件中,,民宿經營者已在預約平臺上的注意事項里標注了“日本實行嚴格垃圾分類政策,請按照指示進行垃圾分類,,保持室內清潔”,。
其次,在事件發(fā)生后,一些網(wǎng)友認同那句“這不是我家,,我不需要給你收拾”,。這種觀點暴露了很多人對民宿文化認知不足,潛意識感覺民宿和傳統(tǒng)酒店無差別,。
在國外興起的民宿,,有別于酒店的“批量生產”服務,和經營者個人的喜好和服務緊密綁定,。而無數(shù)游客熱愛民宿的理由,,是因為民宿堪稱是當?shù)厥忻裎幕臐饪s,相較于整齊標配的酒店,,民宿的運營滿含居家的溫情味,。
民宿的經營者和游客之間的關系,介于旅游業(yè)盈利和人文美感之間,,更接近于一種不用明文規(guī)定,、人人默許遵守的“精神契約”。
在民宿比較普及的國家和地區(qū),,大多數(shù)游客入住民宿時,,經營者通常只會在作息問題上稍作說明,例如以不影響他人休息為底線,。至于維護室內清潔衛(wèi)生,,基本是不會作特別說明的問題。而住客退房離開民宿前,,都會自覺把房間里的垃圾收拾,、分類好,甚至自己拿出去扔掉,。
隨著“個性定制”化的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民宿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和迷人之處越發(fā)凸顯。民宿經營者和住客之間的情感和尊重是相互作用的,。之前我朋友入住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民宿,,她一踏進院門就能感受到主人細膩的心思,房間和公共活動室,,里里外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她看到住客們也會被民宿主人感染,不僅不亂扔雜物,,即使在公共浴室,,女生洗完澡都會自覺撿走地上掉落的發(fā)絲。
相互理解,,相互愛護,,這樣基于無需多言的“精神契約”的民宿文化,,不正是旅游行業(yè)理想的發(fā)展趨勢?用紙面條文規(guī)定和懲罰機制束縛游客行為,,早已是陳舊的“消極底線”時代,。年輕一代游客應該體現(xiàn)與學歷、視野相符的高素質,,把“積極責任”納入自己出境旅行的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