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用力使劲快点好深视频试看_韩国r级理论片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_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_欧美午夜影院_大胸校花被老头粗暴在线观看_不卡精品成人电影_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_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下载,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制服丝袜人妻综合第1页,青草伊人久久

防瘟避疫說端午

2020年06月21日 16:4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卓然(山西省晉城市作協(xié)名譽主席)

  人類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創(chuàng)造文明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災(zāi)難抗?fàn)幍臍v史,是一部不斷抗擊疫病的歷史。秋防瘧疾,,冬防哮喘,,春防麻疹,夏防痢疾,,各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規(guī)模的防疫項目,,而端午節(jié)則是對疫病的一次大圍剿,人們所戴,、所佩,、所吃、所喝,、所行,、所為,無不與防疫避暑抗病毒有關(guān),。

 

  香布袋兒

  每年能夠讓人想起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大抵在四月末或者五月初。但在庚子早春二月乍暖還寒時候,,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

  是不是有點兒不可思議呢?然而,,事實又確是如此,。

  說是意外,卻是必然,,事情起因于友人從遠(yuǎn)方寄給我的香布袋兒。

  新冠病毒暴虐的2020年之春,, 仲春二月,,遠(yuǎn)方朋友突然寄來一個快遞,甫一拆封,,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我手里捧著的,竟然是一個縫制精致的寶葫蘆兒,,丁香葉大小,,絲綢質(zhì),湖藍(lán)色,,香氣襲人,。

  我不禁脫口而呼:哦!香袋子……

  反復(fù)撫摸,,左右端詳,,小小的一個袋子,柔柔的一片藥香。它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想起了我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香布袋兒”,。

  香布袋兒,在《孔雀東南飛》中被稱作“香囊”,,大唐諸多詩人也稱之為“香囊”:“微風(fēng)暗度香囊轉(zhuǎn),,朧月斜穿隔子明”(元稹),,“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白居易)。當(dāng)然,,在我們小鎮(zhèn)上,,既不叫香囊,也不叫香袋子,,我們叫“香布袋兒”,。

  “香布袋兒”,似乎少了些兒書卷氣,,卻深懷情愫,,富擁鄉(xiāng)愁,飽含詩意,。

  端午節(jié)的一個香布袋兒,,承載著浮沉在那塊土地上久遠(yuǎn)的記憶,徘徊在我的夢里,。

  在我們晉東南,,在我們澤州大箕小鎮(zhèn)上,端午節(jié)有一個很重要的習(xí)尚,,就是佩帶“香布袋兒”,。

  小鎮(zhèn)中心有個叫“二門里”的地方,古老的井臺,,古老的轆轤,,一棵大柿樹撒下一地花蔭涼兒。半前晌或者半后晌,,老人們坐在二門里“云古”,,孩子們在柿樹下抓子,跳方,。臨近端午節(jié)的時候,,女孩子們會三三兩兩坐在古老的井臺上,一針兒一針兒,,緝些花布圪角兒,�,;ú价俳蔷褪亲鲆律巡孟聛淼乃椴碱^,指頭肚兒大小,,幾乎沒有什么用處了,,她們就把那些碎碎的花布圪角兒收攏起來,緝成巴掌大的一塊花花布,,做成五顏六色的“香布袋兒”,。

  “復(fù)出綺香囊,藉以五花繒,�,!惫湃俗鱿悴即鼉河玫氖恰拔寤ǹ暋保覀冃℃�(zhèn)上女孩子緝的是碎花布,,雖然質(zhì)地不同,,心裁卻仿佛,說明古人和今人情識相通,,古今文化無一字不在時光中流轉(zhuǎn),,所以叫傳統(tǒng),所以具有無盡的潛質(zhì),。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如果沒有老祖宗幾千年與這一方水土共存,,如果沒有這一方水土所滋生的品類護佑,,世界上恐怕不會有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

  我們小鎮(zhèn)上的女孩子把碎碎的花布緝成香布袋兒之后,,就在里面縫一點兒雄黃,,縫一點兒香草,香草雄黃都是藥鋪派送的,。在我們小鎮(zhèn)上還沒有醫(yī)院的時候,,就只有藥鋪,每到端午節(jié),,藥鋪會把香草和雄黃包現(xiàn)成,一小包一小包放在司藥的案子上,,女孩子們可以隨意拿了去縫香布袋兒,。杏林春秋,醫(yī)者仁心,,鄉(xiāng)村里防疫防病毒的事情,,似乎都是藥鋪和那些老中醫(yī)的天職�,!胺馈笔俏覀兩钪蟹浅V匾囊粋文化傳統(tǒng),,并不保守,,也不被動,而恰恰是搶先出手,,先下手為強的主動,,雖然速度慢了一點,卻悠悠然于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兵臨城下,不得不戰(zhàn),,甚至不惜背水一戰(zhàn),,那是西醫(yī);未雨綢繆,,防萌遏芽,,防患于未然,才是中醫(yī),。

  說到香草,,無非是蕙若、蓀萇,、蘼蕪,、杜衡、木香,、芷,、蘭之類。這些香草都是《離騷》中有的,,“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香草美人,,是屈原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們藥鋪老先生們的一生所愛,。以杏林為寄命的老先生們,,會在每一個小包包里包兩種或三種香草,不同組合,,不同香氣,,讓女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縫到自己的香布袋兒里,。三角形的香布袋兒,,綴兩個小穗子,掛在身上,,好看,,俏氣,。倘或一個女孩子從街上走過,會有細(xì)細(xì)的一縷香氣流轉(zhuǎn)交回,;倘或三五個女孩子一起走過,,你蘭香,她芷香,,你杜衡,,她蘼蕪,眾香涌匯,,群芳合流,,街上就會漫溢開一陣一陣濃濃的芳香,小鎮(zhèn)上便有了一個香風(fēng)馥馥的五月端陽,。

  香草的香氣,,可以除異味,除汗氣,,可以清心,、醒腦、提神,,可以驅(qū)瘴疫,,祛瘟邪。你可以想象,,我們小鎮(zhèn)上的端午節(jié),,是如何清新,是如何清爽,,人們會有怎樣的一種情緒,,一種精神。郁郁馥馥的藥香,,清清爽爽的空氣,,高漲的情緒,矍鑠的精神,,疫疾無不祛者,,百毒無不消亡。正如明詩所唱:“人心屈平旦,,清氣納靈府,。一夜澄其源,百毒不敢侮”,。

  一片馨香,一片安寧,,是我們的古人悠悠千年的饋遺,,是我的友人千里迢迢的寄贈,。

  我把來自遠(yuǎn)方的香布袋兒掛在床頭上,散芬揚烈,,給我增加了不少防疫的信心,,讓我安然入夢,深憶過往,,夢回故鄉(xiāng),,沉湎端午。

  艾,、雄黃酒和白娘子

  我的家鄉(xiāng)沒有大江,,沒有大河,沒有龍舟,,因此,,你會說我們的端午節(jié)沒有活力。然而,,你錯了,。

  按《澤州府志》記載:“端午,泛蒲觴,,巽雄黃酒,,背系續(xù)命縷,角黍交饋,。亦有延客解粽者,,制蒲艾花朵及粽餌為餉遺�,!边@里所記述的端午節(jié),,從形式到內(nèi)容,也俗也雅,,而且是大雅大俗,,種種習(xí)俗,無不帶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為是故鄉(xiāng)的文字,,讀起來親切,總有種“乾坤膏馥潤肌膚,,錦繡文章滿肺腑”的感覺。

  今日的端午節(jié)未必全部因襲《澤州府志》所記,,但對其菁華的保留卻形同完璧,。記載中的每一項活動,,無不與防疫、防病有關(guān),,說明端午首先是一個防疫抗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古人的智慧,,把防疫防病毒這樣一件讓人很不耐煩的大事,裹挾在清和的風(fēng)俗中,,掩藏在精微的文化思想中,,讓人們在平常生活和快樂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防瘟疫,,驅(qū)病毒。

  俗話說:“槐花開,,麥根爛,大人小孩都遭難�,!蔽覀冞@里說的當(dāng)然是老槐樹,,有黃槐,,有黑槐,,我們都習(xí)慣稱之為國槐,。國槐花開仲夏,,就是人們常說的“五黃六月”,,正是疫疾常常暴發(fā)的瘋狂時期,,不光小孩子遭難,就連大人也避之不及,。皎然有詩:“六月金數(shù)伏,,茲辰日在庚,。炎曦爍肌膚,,毒霧昏性情,�,!本褪沁@樣一個“五黃六月”,!就是這樣一個惡夏,!恐怖,,可怕,,尤其是在醫(yī)療不發(fā)達(dá)的年代,尤其是母親,,說到惡夏,,勝似談虎,聞之變色,。

  仲夏是惡夏之始,,五月是惡月之首,看似山岳欣欣花木葳蕤,,卻正是蚊蠅亂飛,蟲天廓廓,,病患傾覆,五毒肆虐,,各種流轉(zhuǎn)潛行的疫疾,,正悄無聲息卻猖狂地向人間偷襲。

  為躲災(zāi)避疫,,小鎮(zhèn)有“歇伏”“避暑”的習(xí)慣,。酷暑連天,,暑氣熏人,,把鋤頭高高掛起,什么事也不辦,,什么活也不做,。

  僅此一端,依然怕不保平安,,所以必須自五月初始,,便防范各種病毒的滋生。也因此就有了一個抗疫中的五月端午節(jié),,就有了一場“佩帶香布袋兒,,抹雄黃,,插艾枝,披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的全民防暑,、防疫,、防病,、防毒的抗疫大戰(zhàn)。

  按我們小鎮(zhèn)的風(fēng)俗,“端午”應(yīng)該是“端五”,,也就是說,五月初一就應(yīng)該是端午節(jié)了,。小鎮(zhèn)上有句俗話:“癩蛤蟆躲端午”,,也有人說是“癩蛤蟆躲端五”。說來也怪,,從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無論是清流一線的季節(jié)河,,還是飲牛羊的泊池,整整五天既見不到癩蛤蟆的影子,,也聽不到青蛙的叫聲。小鎮(zhèn)人說,,那些平時日夜聒噪得讓人心煩的小東西,,見屈大夫跳了江,都嚇傻了,,嚇啞巴了,,嚇得不會“咕呱咕呱”叫喚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但更有意思的是,,癩蛤蟆和青蛙都怕被人們捉去,,裝上墨錠,掛到墻上,,曬成蛤蟆墨,,治疔瘡,療邪毒,。

  我的鄰居德哥五月端午偶爾捉到過一只癩蛤蟆,,裝了墨錠,曬到幾乎只剩下一張黧黑的蛤蟆皮,。他給一個手指頭紅腫的人涂抹了幾次,,那人的手指頭果然就不紅也不腫了。德哥對我說,,癩蛤蟆或者青蛙,,本身就是毒蟲,在端午期間,,毒素更重,,只要在端午節(jié)捉住裝上墨錠曬干,治疔瘡一定會有好效果,,那叫作以毒攻毒呀,。

  我不贊成德哥那樣做,指責(zé)他殘害生靈,,那曬蛤蟆墨的景象讓人感覺極不舒服,。面對我極力反對,德哥卻依然故我,,端午節(jié)日夜守在泊池邊,,等候癩蛤蟆或青蛙出現(xiàn)。待到端午節(jié)罷,,竟一無所獲,。德哥會嘆息說,真是萬物有靈�,�,!

  癩蛤蟆為什么要躲端午呢?難道它真的知道人們要捉了它裝墨錠嗎,?或者,,它真的是被屈大夫跳江嚇傻了嗎?

  我端午節(jié)也曾多次到野外去做過“考察”,,既沒有見到過癩蛤蟆的影子,,也沒有聽到過青蛙的叫聲,。以我的觀察,以我的經(jīng)驗,,以我的推測,,癩蛤蟆、青蛙,,以及那些大大小小的動物和昆蟲,,它們也知道五月之毒,它們也懂防疫,,也會因為防疫避毒躲起來,。只是因為癩蛤蟆和青蛙太聒噪,太引人注意了,,所以突然不叫喚的時候,,會特別引起人們的注意,才有了“癩蛤蟆躲端午”的說法,。

  沒有癩蛤蟆的聒噪,,那就讓我們安安靜靜說我們《澤州府志》上所描述的端午節(jié)吧。

  無論女孩子還是男孩子,,除了佩帶香布袋兒,,端午節(jié)還都要綰百索。

  細(xì)細(xì)的小胳膊,,白白凈凈的小手腕兒,,纖纖如玉的脖項兒,綰上一條花花的百索,,水靈的更水靈,結(jié)實的更結(jié)實,。百索的色彩是不一樣的,,那是用線不一樣的結(jié)果。有錢人用鮮鮮艷艷晶晶亮亮的衣線搓,,而一般人家則用陀螺捻的棉線搓,,搗一些花花草草的液汁兒,浸漬上各樣顏色,。雖然稍稍有點兒黯淡,,微微帶些草色,花香淡淡,,草香淡淡,,卻是天然樣子,自然本色,。

  百索,,在《澤州府志》上又稱“續(xù)命縷”,,我們的古人真是用意深微啊,!端午節(jié)的時候,,用百索把疫菌拴住,拴它個結(jié)結(jié)實實,,一直拴到六月六,。“六月六,,沖豬羊”,,那是一個“雨行頭兒”,一般都會有一場特大的暴雨,。把孩子們手腕兒上,、脖項上的百索解下來,拴一塊饃饃,,扔到房坡上,,讓猛烈的暴雨把那百索,連同百索拴的饃饃和病毒,,統(tǒng)統(tǒng)沖到大海里去,。如果沒有暴雨,就讓鴉兒雀兒叼了去,,叼到大山里,,叼到森林里,讓那些疫菌死無葬身之地,。

  還有“泛蒲觴”,,其實就是《蘭亭集序》中所說的“流觴曲水”。把菖蒲切成碎片,,浸泡在酒杯里,,放到小河中,酒杯隨著流水往下游去,,到誰跟前,,誰端杯吃酒。吃菖蒲酒,,可以防疫,,可以避邪,也是防疫抗疫的舉措,�,?上缃竦摹傲鞅ぁ币咽怯型o流,當(dāng)然也無菖蒲,,所以“泛蒲觴”也就自然消亡了,。

  在我們小鎮(zhèn)上,,因為沒有菖蒲,我們是不喝菖蒲酒的,,甚至連雄黃酒也不喝,。我曾問過喜歡喝酒的德哥,他為什么不喝雄黃酒,?德哥笑笑說,,他害怕我的德嫂現(xiàn)了原形呢。德嫂身材苗條,,白凈臉兒,,難道是個白蛇精嗎?德哥只是笑,,并不回答,。不過,小鎮(zhèn)人每到端午節(jié)除了說屈原,,大都會說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人們會指著鎮(zhèn)東嶺上的塔說,白娘子就是被壓在那下邊的,。我們同情白娘子,,可憐狀元哭塔,一幫孩子們會跑到東嶺上去,,想推倒那個塔,,救出白娘子,讓狀元不哭,。小鎮(zhèn)人都不喜歡許仙,,說許仙不應(yīng)該讓白娘子喝雄黃酒,是他害了白娘子,。小鎮(zhèn)人不喝雄黃酒,,大抵就是這個原因吧?

  小鎮(zhèn)人雖然不喝雄黃酒,,卻一定是要抹雄黃的,當(dāng)然主要是給孩子們抹,。

  端午節(jié)到來之前,,藥鋪的先生會把雄黃研成粉末,連同香草,,放置在藥案子上,,誰要就送誰,這就叫“巽雄黃”,。

  剛剛到五月初一,,母親們便會拖大引小,,去到藥鋪的藥案子前,在那藥罐子里拈一點雄黃,,抹到孩子們的頂心,、耳窩、手心,、腳心,,及肛門上。我們大一些的孩子,,也會自己跑到藥鋪去,,踮起腳尖,夠著那藥罐子,,拈一點雄黃面兒,,抹在自己該抹的地方。薄薄的,,淡淡的,,似有似無,但已經(jīng)足以防五毒了,。五毒,,無非是蛇、蝎,、蜈蚣,、壁虎、蜘蛛之類,。但人們特別怕蜈蚣,,說蜈蚣最喜歡鉆小孩子的屁眼兒和耳朵窟窿兒,所以我們在那兩個地方抹的雄黃特別多,,厚厚的,,面積也大,藥鋪的先生們會笑,,大概覺得我們的樣子有點傻,。但我們不在乎先生們笑不笑,我們特別在乎蜈蚣,,我們最害怕蜈蚣鉆屁股和耳朵窟窿兒,。

  我們小鎮(zhèn)沒有菖蒲,但我們有艾,。是一片野艾,。為那一個“野”字,我們的艾便格外芳烈。

  那一片野艾離小鎮(zhèn)足足有五華里,,一片野地,,亂石橫出,亂石叢中便有野艾蓬勃,。

  甫進(jìn)五月,,我們一伙小朋友就相約去割艾。艾不能早割,,早割的艾少有艾香,,割晚了又會有蒿臭。因為我們?nèi)サ卯?dāng)時,,所以遠(yuǎn)遠(yuǎn)沒看到艾影,,就已經(jīng)聞到了艾香。小伙伴們一人割一捆艾,,扛到肩膀上,,一路歡笑,一路汗水,,時不時皺皺鼻子聞聞艾香,,便不覺得餓,也不覺得累,,一路興奮異常,。路上有人會向我們討艾,我們也會慷慨贈予,,但每人只能贈送一枝兩枝,,因為我們肩膀扛的那捆艾還會有很多用場。比如回到家里,,父母會讓我們?nèi)ソo鄰家花艾,。花艾,,那是我們青少年時代,,在端午節(jié)對鄉(xiāng)鄰做出的最美好的青春饋贈。即使鄰居,,我們給每家也只能花一枝或兩枝艾,,不是吝嗇,是想讓家家都有艾,。家家門上都插上艾的時候,,小鎮(zhèn)的端午節(jié)會沉浸在一片艾香里,小鎮(zhèn)的日月會彌漫著一片祥和,。

  我們還要在二門里或井臺上放一些艾,,給路過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路過二門里或井臺的男孩子會揪一片艾葉壓在耳朵上,,女孩子會插一片艾葉在辮子上,,我們會把這一片艾叫作“艾花兒”,恰如蘇東坡說的:“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也就是《澤州府志》上所記的“蒲艾花朵”,。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只要戴上“艾花兒”,就好像得了神符,,就有了一種不懼怕疫毒的神氣,,有了一種百蟲不蠱、五毒不侵的自信,。

  粽子,、角黍和屈大夫

  名列《澤州府志》端午節(jié)的食品有“角黍”和“粽子”兩種,此二者同宗,,卻是異種,。

  說其同宗,是因為它們都屬于“粽”類,,都是用竹葉,,或者葦葉,把米和紅棗,、紅豆,、花生包起來,包成三角形,,菱形,,或紡槌形,煮熟或者蒸熟,,端午早晨就著葉子吃,,可以熱吃,也可以冷吃,。米香帶著蘆葦,、竹葉的清香,或者還有點冷香,,吃起來有道不盡的清爽,。

  說其異種,差別主要在于內(nèi)容,。我們通常說的“粽子”,,主要用料是糯米,,糯米又稱江米,所以又稱“江米粽”,。而“角黍”用料不是江米而是“黍米”,,所以稱“角黍”。江米屬于“稻”族,,而“黍”則形同小米,,卻又不是小米�,!侗静菥V目》說“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彼允蛎缀托∶锥加熊�,、硬兩種�,!败洝迸c“硬”,,是“黏”與“不黏”的區(qū)別。包粽子用的是“軟黍米”或“軟米”,,吃起來和“江米粽”一樣黏,,一樣軟糯,卻比江米粽有別樣的香,。

  除了“江米粽”和“黍米粽”,,我們還有一種“粽”,天下唯獨我們有這樣一種“粽”,。那是我們母親的創(chuàng)造,。日子如何過,把日子過成什么樣,,是苦,,是甜,是酸,,是咸,,是不是有滋有味,是不是有格有道兒,,那都是母親的事,。母親把握著日子的方向,父親把握著日子的質(zhì)量,。家道穎穎,,是母親用智慧澆開的花;五谷豐登,,是父親用汗水灌溉的果,。父親必須會種地,,父親必須會種五谷雜糧,既會種“硬黍”,,也會種“軟黍”,,也會收成“硬谷”和“軟谷”。谷,、麥、粟,、黍,、菽,父親從春天伺弄到秋天,,一擔(dān)一擔(dān)從地里挑到打谷場上,,再一布袋一布袋扛到家里裝滿大缸小缸,以后的日子怎么鋪排,,全由母親擺布,。遺憾的是,不管父親收獲多少軟黍和硬黍,,母親再有智慧,,也做不成個“角黍”。吃“角黍”是澤州東,、西,、北鄉(xiāng)人的福,與我們南鄉(xiāng)是無緣,。按《國語》說,,澤,水之鐘也,。澤州東,、西、北三鄉(xiāng)都有山縈水繚,,蘆葦叢生,,而我們小鎮(zhèn)卻只有一條季節(jié)河,洪水發(fā)時,,濁浪滔天,,洪水退后,瘦瘦的一條小溪一樣的細(xì)流,,恰如孩子們端午節(jié)佩帶的“續(xù)命縷”,,恰如一條無力的小蛇,蜿蜒在干涸的河床上,。小鎮(zhèn)有青山而無秀水,,小鎮(zhèn)沒有竹葉,,沒有葦葉,沒有“蒹葭蒼蒼”,。

  好在我們的母親從沒有讓我們失望過,,每逢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一定會讓我們吃上“粽”,。端午節(jié)前夕,,母親早早就會發(fā)上白面,坐上蒸鍋,,給我們蒸幾鍋“大粽”,。我說的“大粽”不是江米,也不是黍米,,母親蒸的是“白面粽”,。干干凈凈,白白胖胖,,又甜又香,,別人都叫“糖三角”,我們卻簡簡單單地,,干干脆脆地,,饞饞地叫一個字:“粽”。為了揚眉吐氣,,我們也常常昂起頭來告訴別人,,我們端午節(jié)吃的是“三角粽”!

  不是附庸風(fēng)雅,,也不是濫竽充數(shù),,在沒有條件的時候,在沒有條件的地方,,我們的母親是最有能耐的,,任何艱難的環(huán)境母親都能對付得了,即使只有枝枝葉葉,,母親也會把生活打扮成一片森林,;即使只有爛磚碎瓦,母親也會壘成一個溫馨的家園,。

  母親會把“三角粽”放到箢斗里去饋贈親友,,一樣的人情,一樣的風(fēng)情,,一樣的歲月,,一樣的端午,是小鎮(zhèn)人不爭的歲月,,是小鎮(zhèn)人自在的春秋,。

  雖然沒有水源,,沒有江河,沒有龍舟,,但母親卻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祭祀冤死的屈大夫,。

  屈大夫不是神,屈大夫也沒有走進(jìn)宗教,,山峻岳高卻沒有屈大夫的寺院,,也沒有屈大夫的宗廟,母親端一碗糖三角,,恭恭敬敬放在爐臺上,,不說話,不祝愿,,也不祈禱。我問母親敬奉誰,?母親告訴我敬奉屈大夫,。我問母親怎么會知道屈大夫,母親說,,知道,。不就是楚國那個三閭大夫嗎?因為擔(dān)心國家的大事,,惹惱了楚王,,楚王把他流放到汨羅江,屈大夫在汨羅江邊日夜慟哭,,眼淚都哭成了詩,,端午節(jié)這天,屈大夫把詩寫完了,,眼淚也哭干了,,就跳了江。我實在是驚奇我的母親,,問母親怎么知道屈大夫那么多的故事,。母親說她在二門里老井臺上洗衣裳的時候,聽老五和廣德他們說屈原……

  時光飛逝,,今又端午,。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母親們是不是還蒸“糖三角”,是不是還用“糖三角”奉敬三閭大夫,。但我知道,,我的家鄉(xiāng)還保留著吃角黍、插艾花兒,、佩帶香布袋兒,、綰百索的習(xí)俗,,傳統(tǒng)沒有丟,文化沒有丟,。

  從端午節(jié)所有的內(nèi)容可以看得出,,人類的歷史既是一部文化史,卻不僅僅是一部創(chuàng)造文明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災(zāi)難抗?fàn)幍臍v史,,是一部不斷抗擊疫病的歷史。秋防瘧疾,,冬防哮喘,,春防麻疹,夏防痢疾,,各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規(guī)模的防疫項目,,而端午節(jié)則是對疫病的一次大圍剿,人們所戴,、所佩,、所吃、所喝,、所行,、所為,無不與防疫避暑抗病毒有關(guān),。所以說,,端午是一個抗疫的節(jié)日。

  我的母親去世后,,我再也沒有吃過那白白胖胖又香又甜的“三角粽”,,也再沒有見誰拿“三角粽”緬懷屈大夫。一片丹心,,青天可鑒,,母親的影響始終在孩兒的身上,我從來沒有敢避開過母親的遺光,。我雖然沒有“糖三角”敬奉屈大夫,,但我卻把友人遙寄給我的香布袋兒化成一抱鄉(xiāng)愁,帶到汨羅江邊寫下一首《七絕·夜宿汨羅江畔吊屈原》以為祭,,并激勵自己的抗疫信念:

玉笥山前汨水西,,

楚天寥廓楚云低。

芷蘭香鎖江流晚,,

明月一彎照古堤,。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點擊進(jìn)入文化產(chǎn)業(yè)頻道>>>>>

(責(zé)任編輯: 李冬陽 )

防瘟避疫說端午

2020-06-21 16:48 來源:光明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