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寶庫中,,創(chuàng)作于清代的《鏡花緣》是一部和航海密切相關(guān)的名著,書中海外諸國的奇幻場景令讀者心馳神往,�,!剁R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隸大興人,,卻在江蘇的海州(連云港)生活多年,并創(chuàng)作了這部不朽名著,,可以說,,《鏡花緣》是直接誕生于海州地區(qū)的一部傳世名著。
板浦是連云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zhèn),,李汝珍紀念館是板浦的重要景點,。走進館內(nèi),人們首先看到李汝珍的半身塑像。展柜內(nèi),各種版本的《鏡花緣》和相關(guān)研究資料,,講述著李汝珍和板浦的不解之緣,。
李汝珍,大約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左右,,19歲時,,他跟隨擔(dān)任板浦場鹽課司大使的兄長李汝璜遷居海州(連云港),從此在這里娶妻生子,,著書立作,。李汝珍天資聰慧,曾跟隨著名經(jīng)學(xué)家凌廷堪學(xué)習(xí),,在音韻學(xué)上頗有造詣,,早年就著有《李氏音鑒》。他和板浦當(dāng)?shù)刂抛釉S喬林,、許桂林過從甚密,,娶“二許”的堂姐為妻。雖然學(xué)識淵博,、多才多藝,,但生性耿介的李汝珍對八股文卻沒什么興趣,未走科舉的道路,。嘉慶六年(1801),,他出任河南縣丞,參與治河,,但兩三年后又回到海州,在這里度過了人生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大約在道光十年(1830)左右,,李汝珍去世�,?梢哉f,,海州是李汝珍的第二故鄉(xiāng),包括《鏡花緣》《受子譜》在內(nèi)的大部分著作都是李汝珍在海州完成的,。
李汝珍在《鏡花緣》一百回中說:“年復(fù)一年,,編出這《鏡花緣》一百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笨梢酝浦�,,李汝珍中年時著手創(chuàng)作《鏡花緣》,到晚年才基本完成,。小說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人結(jié)伴出海經(jīng)商,,在漫長的航海中游歷了33個國家,,目睹了君子國、大人國,、女兒國,、黑齒國、白民國,、淑士國,、兩面國、無腸國,、毛民國,、勞民國等各不相同的風(fēng)土人情、奇花異草和珍禽怪獸,。很多讀者最愛看的《鏡花緣》故事,,正是這奇妙莫測的航海之旅和玄幻神秘的海外風(fēng)情。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陳美林教授認為,,李汝珍對唐敖所游歷的海外諸國的敘寫,是要通過虛擬境界來折射現(xiàn)實,如無腸國人貪婪慳吝,,兩面國人具有謙和與兇殘兩張面孔,毛民國人一毛不拔,,白民國人“敗絮其中而金玉其外”等等,無不切中時弊,,對封建社會中的腐敗風(fēng)氣和道德敗壞進行了生動描繪和辛辣諷刺。此外,,李汝珍對君子國,、女兒國的描寫,則寄托著社會改革的理想,。在他的筆下,,君子國“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女兒國則以女子為社會中心,她們的才能智慧絲毫不遜于男子,。
嘉慶二十二年(1817),《鏡花緣》江寧桃紅鎮(zhèn)私刻本問世,僅在清代,,《鏡花緣》就出現(xiàn)了將近30個版本,,其藝術(shù)價值也受到很多學(xué)者的推崇。早期的《鏡花緣》并沒有署作者李汝珍之名,,1927年,,胡適發(fā)表《鏡花緣的印證》,提出作者就是寓居板浦的李汝珍。胡適還激動地說,,幾千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像李汝珍這樣,將中國的婦女問題寫得如此深刻和忠厚,,這樣怨而不怒,,書中關(guān)于女兒國的情節(jié)更是一段“永垂不朽的文字”。1930年,,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鏡花緣》稱為能“與萬寶全書相鄰比”的奇書,。
李汝珍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海州板浦度過,《鏡花緣》也是創(chuàng)作于海州,。在研究者看來,,李汝珍將海州風(fēng)情融入《鏡花緣》之中,連云港的海景山色,、風(fēng)物土產(chǎn),、鄉(xiāng)土俚語、古跡史乘在《鏡花緣》中都能找到烙印,。連云港擁有162公里長的海岸線,早在春秋時,,這里就已經(jīng)形成了海上航線。傳說中,,秦代率童男童女入海求長生不老之藥的徐福是海州贛榆人,。可以想見,,李汝珍在重要的海濱鹽場板浦定居,,居住了幾十年,耳濡目染,,對于海洋非常熟悉,,在《鏡花緣》中書寫那些奇幻的“海上傳奇”自然得心應(yīng)手。
《鏡花緣》第一回中寫道:“海島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萊,,二名方丈,三名瀛洲”,,后面還寫到了“清光滿目,,黛色參天”的海外仙境“小蓬萊”。誠然,,蓬萊,、方丈和瀛洲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海上仙山,但也有研究者提出,,李汝珍筆下的“小蓬萊”,,其原型正是海州名勝、江蘇海拔最高的云臺山。唐代大詩人劉長卿這樣吟詠云臺山:“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蓬島如在眼,,羽人那可逢,。”(《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蘇軾則寫道:“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次韻陳海洲抒懷》),。歷代詩人將云臺山視為“蓬萊”,,這里塔影山光,溪澗深邃,,鳥獸成群,花果飄香,,宛如人間仙境,。
在《鏡花緣》中,,海州人還能找到熟悉的方言和民俗,。據(jù)考證,《鏡花緣》使用的海州,、灌云等地方言將近200條,如“就飯”“出室”“三朝”“對人心路”等等,。海州的一些非遺民俗,如“胡滔天”傳說,、“葛根解酒毒”等也被李汝珍寫入書中,。難怪有連云港當(dāng)?shù)貙W(xué)者認為,《鏡花緣》也是一幅古海州的風(fēng)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