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司法部對該國科技巨頭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這家市值1萬億美元的公司非法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打壓其在互聯(lián)網搜索和搜索廣告領域的競爭對手,。
據(jù)稱,,這是數(shù)十年來對一家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和影響力發(fā)起的最大的挑戰(zhàn)。
美國有11個州加入這場訴訟,。起訴書稱,,“若法院不做出裁決,谷歌將繼續(xù)執(zhí)行其反競爭戰(zhàn)略,,削弱競爭過程,,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并扼殺創(chuàng)新”,。
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近90%的通用搜索引擎查詢使用谷歌數(shù)據(jù);在移動設備上,,這個比例更高達近95%,。
針對谷歌的指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依靠搜索引擎,谷歌占有互聯(lián)網守門人的壟斷地位,,多年來一直采取措施阻止其他公司染指其主導地位,,如簽訂排他性協(xié)議,禁止預裝其他競爭性搜索服務等,;
互聯(lián)網搜索業(yè)務在移動端增長迅速,,谷歌與包括設備制造商和運營商在內的商業(yè)伙伴簽署協(xié)議,確保這些設備上的搜索功能通過谷歌進行,,并使其無法被刪除,,而不管消費者的偏好如何;
當熱門廣告與谷歌搜索結果一同出現(xiàn)時,,掌握了主導權的谷歌就可以向廣告商收取壟斷價格;
缺乏競爭意味著廣告商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才能出現(xiàn)在谷歌的搜索結果中,,而消費者則被迫接受谷歌的政策,、隱私保護和對個人數(shù)據(jù)的使用。
美國國會于1890年通過的第一部反壟斷法案《謝爾曼法案》,,是美國司法部起訴谷歌的主要依據(jù),。該法案規(guī)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并或陰謀限制貿易的行為,,均屬違法,。
在谷歌之前,1998年微軟也遭遇過反壟斷訴訟,,后以微軟與司法部達成和解告終,。但美國政府1974年針對電信巨頭AT&T的反壟斷訴訟,最終導致其被分拆成大小8家公司,。
對于司法部的起訴,,谷歌表示存在著“嚴重漏洞”,,并稱人們“使用谷歌是因為他們選擇使用谷歌,而不是因為他們被迫這樣做,,也不是因為他們找不到其他選項”,。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在美國反壟斷的標準是看消費者是否受損,,考慮到谷歌搜索完全免費,,而且搜索服務不斷改善和提升,美國司法部可能很難證明谷歌觸犯這一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只是近一年多以來,一系列針對大型科技公司所展開調查中的“出頭鳥”,。亞馬遜,、蘋果、臉書這三家大型科技公司,,目前也正在接受美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
由于參與訴訟的11個州總檢察長均為共和黨籍,且時機選擇臨近大選,,這起訴訟被很多人認為有政治性考量,。由于案件的復雜性,人們普遍認為訴訟將耗時數(shù)年,。
在此之前,,谷歌在歐洲已經三次因涉嫌壟斷被處以高額罰款。
2017年6月,,歐盟委員會裁定“谷歌購物”在搜索結果中推廣自己的購物業(yè)務,,對谷歌處以24億歐元罰款;
僅一年后,,2018年7月,,歐盟委員會又判定谷歌采取“非法限制措施”利用安卓軟件不公平推廣自己的應用,谷歌被罰了43.4億歐元,;
短短幾個月后,,歐盟卷土重來,2019年3月,,谷歌被控濫用主導地位,,排擠互聯(lián)網廣告服務領域的競爭對手,罰款15億歐元,。
在層出不窮的高額罰款背后,,人們同時也看到,面對科技進步形成的市場壟斷,政府監(jiān)管部門似乎除了罰款,,還拿不出其他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
有意思的是,對于谷歌遭遇的訴訟,,投資者們表現(xiàn)出了冷靜而穩(wěn)定的心態(tài),。消息傳出當日,谷歌股價先跌后升,,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