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也是我們緬懷故人的日子,,你會想起誰?總有一種思緒被輕輕喚起,,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深深懷念。讓優(yōu)良家風代代相傳,,生命的長燈就永不熄滅,。
警察楊抒敏:要像父親一樣守護一方平安
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群體,。1999年4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分局馬頭水派出所副所長楊新太因為撲救山火,,生命被永遠定格在37歲,。而他的女兒楊抒敏,那時年僅7歲,。
烈士楊新太之女,、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楊抒敏說:“那是一個周末的早晨,我爸爸要去山上,,他要去值班,。我和他招了招手說,,爸,你早點回來,,這就是我和爸爸說的最后一句話,。”
父親用生命守護了大山,。楊抒敏經歷了人生巨變后,,也立志要像父親那樣,守護祖國一方平安,。她很早就認定了自己的目標,。
楊抒敏說:“為了上公安大學,要有好的身體素質,,我當時就開始減肥,,從170斤瘦到120斤,每天早晨5點起來跑步,,每天就這樣堅持,,基本每天就是跑5000米以上。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到父親小時候教我騎自行車,,他在后面扶著后座,然后一直鼓勵我,,我摔倒的時候,,他鼓勵我,自己爬起來,,再來,。”
終于,,楊抒敏如愿成為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預備警官,。2015年,她走上工作崗位,,她更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的選擇和對警察這份職業(yè)的忠誠,。
楊抒敏說:“我就想告訴我父親,爸,,你看我正努力,,我努力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人,,我一天比一天更努力完善自己,。就是今天,我以您為榮,,希望明天,,您以我為傲,。”
文保員羅開洪:繼承父親遺志 當好大足石刻“守二代”
因為懷念你,,所以想成為你,。重慶大足石刻的文保員羅開洪,同樣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把思念融入到對石刻的守護中,。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的佛祖巖摩崖造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羅開洪的父親羅君時就負責保護石刻造像,打掃衛(wèi)生,,巡邏巡防,。
重慶大足石刻義務文保員羅開洪說:“我爸爸在大足石刻算是第一代文保員,他守了30多年的石刻,,在他們老一輩人看來,,這些石刻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寶貝�,!�
羅開洪回憶,,父親在患病期間,仍然堅持照看石刻,,直到去世前5天,,他實在下不了床了,才把清潔的掃帚和大殿鑰匙,,交給兒子羅開洪,。
羅開洪說:“我記憶中有一年,(下)大暴雨,,又是晚上,,(大殿)里面水淹起很深,他就趕緊拿起瓢,、拿起桶,,去舀水,就害怕石刻被淹了,,他一身都是水,,全打濕了,一直到下半夜,,雨小了,他才回來換衣服,,反正那一次,,都感冒了好幾天,。”
重慶大足石刻點多面廣,,5萬多尊石刻造像中,,有許多都散落于鄉(xiāng)野密林之中。這些分散在各處的重要石刻,,必須得有專人看管保護,。幾十年寒來暑往,守好石刻,,就是守好了家,,這已經成為了羅家的家訓。
羅開洪說:“每天照看石刻,,我就會想到我的父親,,把石刻守護好,也是告慰我父親最好的方式,�,!�
是誰點亮了你生命中的那盞燈?那個人也許是親人,,也許是一位恩師,,或是曾經出手相助的陌生人。這個清明,,讓我們帶上對他們的思念,,再次出發(fā)。
身體化作無語良師 精神永傳后人
今年是我國著名法醫(yī)病理學家周雪良教授離世后的第一個清明,。作為南京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科的開創(chuàng)人,,周雪良教授直至90多歲高齡,還一直忙碌在法醫(yī)教學,、科研和鑒定一線,。
周雪良的學生、南京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講師李開說:“我2006年剛開始來到這兒的第一天工作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在我的位置的斜對面,,坐了一位已經頭發(fā)全白了的老人,,我就給他打了杯水。他說,你以后就要認真地學習法醫(yī),,這個責任很重大。要不能怕苦,、不要怕累,,一定要有責任心。”
根據(jù)周雪良生前的遺體捐獻協(xié)議,,他將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母校,,成為一名無語良師,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這個專業(yè),。
李開說:“他說,解剖是我們法醫(yī)學好法醫(yī)的基礎,,所以我要通過我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學好解剖。這個當時可以說感動了很多很多人,�,!�
70年來,經周雪良主持完成的尸體解剖和死因鑒定案件不下千件,,推動了許多社會關注的重大案件得到公正判決,。除了傳授知識,周雪良教授還在品格方面悉心教育他的學生,。
南京醫(yī)科大學2021級法醫(yī)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吳嘉儀說:“堅持這個職業(yè)道路走下去,,很多方面也是因為有周雪良教授的很多一些事跡的影響。尤其是這個鑒定結論,,一定要慎重,,就是背負著很重大的責任在身上這一點。其實周老先生一直活在我們的心里,�,!�
王婭 你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有的人雖然已經離開,但他們的生命還在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xù)著,。王婭生前是國網天津電力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從1989年捐給希望工程的100元開始,她30年如一日地資助著寒門子弟上學讀書,。2018年,,王婭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在人生的最后時光,,她竟選擇放棄治療,,把治療費和唯一的房產都捐獻給了她最牽掛的貧困學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但王婭資助過的孩子們,早已和她成為至親,。王婭也因此被評選為“中國好人”和“感動中國”候選人,。這個清明,,王婭資助過的孩子們,把心里話錄制成視頻,,訴說著深深的思念,。
南開大學學生張寧寧說:“記得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我把與您的故事寫進了我的論文致謝里,。還沒有告訴您,現(xiàn)在我已經是一名研究生了,,記得您曾經常常鼓勵我考研究生,,而我想我沒有食言,我做到了,。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為我開心的,,對嗎?”
天津商業(yè)大學學生徐瑞:“王婭奶奶,,今年我就要大學畢業(yè)了,,我決定回到家鄉(xiāng)甘肅古浪縣,做一名基層公務員,。我還記得第一次我們見面時您曾跟我說,,要為家鄉(xiāng)、為社會多作貢獻,,我一直都牢記于心,。我努力學習,并且通過了司法考試,,我希望您能看到,,我成為了更優(yōu)秀的自己,并且我也會一直心懷感恩,,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