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演員皮達古麗·阿哈提在和田市墨玉縣闊依其鄉(xiāng)闊納艾日克村為村民演出。 王志清攝

敦化市第四小學學生代表給平安系紅領巾,�,!≠Y料圖片

汪楊和村里的孩子們在一起�,!≠Y料圖片

文藝工作者走進錫林郭勒盟,,慰問邊防官兵�,!⒔鸷z

中國文聯(lián)文藝志愿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文藝演出。資料圖片
從年初到春節(jié),,中國文聯(lián),、全國文藝家協(xié)會、中國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已組織480多名各門類文藝家,,組成63支文藝志愿者小分隊來到陜西銅川,、寧夏固原、貴州遵義,、湖南懷化等地的社區(qū),、村寨,開展慰問演出,、文藝培訓,、展覽展示等活動近百場。
文藝演出
接地氣才能養(yǎng)靈氣
烏蘭牧騎,,草原上流動的文藝演出團體,。天作幕、地為臺,,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zhuǎn)跋涉,為廣大農(nóng)牧民送去歡樂,,成為全國文藝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
中國青年舞蹈演員李德戈景,舞姿瀟灑飄逸,,酣暢淋漓,,被稱為“草原舞仙”。身為烏蘭牧騎一員,,李德戈景小有名氣,。節(jié)日期間,他放棄城市舞臺和電視熒幕,回歸故里,,服務牧民,,成為“接地氣”的“基層舞者”。
奔走于基層,、活躍于一線的李德戈景,,除了演出,還為群眾普及民族舞蹈,。同時,,他也注重讓群眾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了解背后承載的民族文化。深入生活也滋養(yǎng)著李德戈景的創(chuàng)作靈感,。
冬季的新疆塔城白雪皚皚,,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李德戈景所在的文藝志愿者小分隊踩著近一米深的大雪,,來到中哈邊境線上的“夫妻哨所”,,為九年如一日堅守邊防哨所的民兵趙永勝、陳利夫婦送去了歌舞,。舞蹈《祝你平安·夫妻哨》就在這一份感動中創(chuàng)作而成,。
李德戈景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這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激勵。我們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帶露珠’‘草香味’的優(yōu)秀作品,�,!�
文藝支教
用音樂表達情感
“滿天星星不眨眼,默默許下的心愿,,照亮了前方路不再孤單,。睜開眼勇敢一點,你看星星多耀眼,,點亮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歌手平安曾帶領他在吉林敦化第四小學支教時輔導過的10位學生共同演唱了公益歌曲《星星不眨眼》,。清澈純凈的歌聲,朗朗上口的旋律,,蕩滌著聽眾的心靈,。
近年來,作為中國文藝志愿者,,北到黑龍江寶泉嶺,,南到海南三沙,都留下過平安的身影,。
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平安看到了貧困地區(qū)孩子對藝術的渴望,,也看到了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改變�,!昂芏嘭毨У貐^(qū)學校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在情感上有很大的需求。而藝術能為他們提供抒發(fā)情感的渠道,,給孩子們帶來真切的快樂,。”
2017年,,平安組建了文藝支教團隊“平安音樂教室”,,與中國文聯(lián)合作,首批選定海南臨高,、貴州三都,、吉林敦化的三所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平安說,,“每個月再忙,,我都會抽出3至4天的時間來到課堂,,教孩子們唱歌,。”課堂之外,,平安還為孩子們組建合唱團排練歌曲,,一方面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發(fā)掘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發(fā)展機會,。
課堂上,平安是孩子們的音樂老師,。生活中,,平安是孩子們口中的“大哥哥”。
“在海南臨高,,小朋友會給我寫各種各樣的紙條和卡片,,他們會問我關于唱歌的問題,也會和我分享他們的小秘密,。當然,,也會表達對我的喜愛�,!逼桨残χf,。
在音樂的陪伴下,孩子們變得愈發(fā)開朗和自信,。這些難忘的經(jīng)歷也給平安帶來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靈感,。
平安的新專輯中收錄了兩首有關公益的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是與聽障兒童共同錄制完成的,他希望借助平靜、悠揚的歌聲為聽障兒童帶來力量,�,!督憬恪穭t講述了支教老師像姐姐一樣用心守護孩子的感人故事。
平安希望,,未來能夠用音樂點亮更多孩子的未來,,陪伴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長。
文藝扶貧
改變村莊面貌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是秦巴山特困片區(qū)扶貧攻堅重點縣(區(qū))之一,。 武都境內(nèi)山高溝深,,具有“七山二林一分田”的特點,暴雨,、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fā)。1998年以來,,中國文聯(lián)一直堅持對口幫扶武都區(qū),。
2016年,27歲的中國舞協(xié)干部汪楊申請駐村扶貧,,來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魚龍鎮(zhèn)上尹家村,。身為村第一書記,汪楊思考,,如何依托上尹家村的自身優(yōu)勢,,突出文藝的作用,讓文藝在脫貧攻堅中發(fā)揮重大作用,?
汪楊規(guī)劃和組織了“送歡樂,、下基層”以及文藝支教、專業(yè)培訓,、輔導講座等各類文藝惠民服務項目,,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改變了群眾的思維方式,,有力促進了村民實現(xiàn)“精神脫貧”,。
為了帶動村內(nèi)百姓脫貧致富,汪楊帶領村內(nèi)群眾,,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高山戲為抓手,,把文化發(fā)展、農(nóng)民增收,、民生改善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緊密結合,,努力打造上尹家村的旅游文化。不僅使村民精神面貌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讓整個上尹家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汪楊認為,,文藝扶貧是持久性扶貧,不僅做到“精神扶貧”,,還要做到“經(jīng)濟扶貧”,,真正地把精神和經(jīng)濟富裕帶給老百姓。
本版制圖:沈亦伶
相關鏈接: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之春節(jié)(專題)

掃碼看“網(wǎng)絡中國節(jié)之春節(jié)(手機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