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
2020年的藝術類高考即將拉開帷幕,其中影視藝術類招考依然火爆,。
許多院校都熱衷于開設影視專業(yè)以擴大生源數(shù)量和學校規(guī)模,,其中一些院校的教育質量卻未必過關。在多元共生的文化語境里,,影視藝術異彩紛呈,。然而,近年來一些有悖于正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作品混入其中,,甚至大行其道,。而一些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卻對這些作品趨之若鶩,并由此產生認同和效仿,,讓不良思想漸次蔓延,。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影視教育這個源頭入手,,用價值引領來匡正創(chuàng)作和審美上的誤區(qū),。
從目前看來,部分影視院校的專業(yè)教育,,在價值引領層面存在缺失甚至誤導,。有的影視教育者迷戀光怪陸離的視聽符號,追求故弄玄虛的敘事方式,,以觀眾看不懂為審美標桿,。諸如這樣的教育理念如果占據主導地位,,那么將來我們培養(yǎng)的影視創(chuàng)作者和影視鑒賞者就會在價值觀層面出現(xiàn)偏頗,在審美趣味上趨于怪誕,。須知,,失去向真善美的主動靠攏,失去對真善美的正確認知和精準呈現(xiàn),,任何藝術形式都將失去其生命之源,,任何藝術教育都將失去其邏輯起點。因此,,追求真善美是影視教育最為重要的價值引領,。
其一是求真。所謂求真就是要在影視教育中提倡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審美視角,。在教學中,,要擴大學生創(chuàng)作與審美的視野和格局,引導學生從歷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諦中捕捉影視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源,。在教學中,要把從真實生活出發(fā),,從真情實感入手,,刻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作為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和審美的首要目標。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認識真實,、虛構和虛假的區(qū)別。如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里的7個故事,,有的出自真實事件,,有的屬于藝術虛構,都是以現(xiàn)實主義為旨歸抒寫了億萬人民的愛國情懷,,收獲觀眾的普遍贊譽,。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雖然以虛構故事為主線,,但是其出發(fā)點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切思考和強烈的人文關懷。
其二是求善,。所謂求善就是要在影視教育中傳播善念和善舉,要教育學生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審美都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懲惡揚善的擔當,,要在創(chuàng)作中傳遞夢想,、溫暖和希望,要在審美中明辨是非,、心存良善,。要教育學生弄清影視創(chuàng)作中“善與惡”的關系以及“善與惡”的表現(xiàn)方式和表現(xiàn)尺度,比如有的犯罪題材作品過度放大人性之惡,用叢林法則代替普遍的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用“惡之花”來裝點暴力美學,。須知,當“惡”被肆意放大時,,“善”就有可能被遮蔽,。
其三是求美。所謂求美就是要在影視教育中給學生以審美引領和詩意提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別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要讓學生辨別美與丑的起點和邊界,,懂得特定的美與特定的丑以及審美與審丑的關系;幫助學生厘清西方審美與中國審美的異同,,不能片面用西方美學視角去剪裁中國影視藝術,。中國美學有“隱秀”、有“風骨”,,有氣韻生動,、有澄懷味象、有虛極靜篤,。博大精深的中國美學給予中國影視藝術以厚重的文化根基和充滿生命哲思的視聽美感,。如電影《影》的視聽呈現(xiàn)就很好地詮釋了東方神韻。在《影》的室內戲里,,雖然影像幾近黑白,,但是創(chuàng)作者運用大量符號化的中國元素如書法、紗幔和屏風以及頗具層次感的布光和置景,,加之徐徐而來的風,、連綿不斷的雨和飄逸俊雅的衣衫,有視覺留白也有點睛之筆,,讓觀眾沉浸其中而沒有絲毫黑白影像可能導致的視覺乏味,。
價值引領是開啟藝術之門的密鑰,失去對真善美的探尋,,影視創(chuàng)作與審美將淪為顧影自憐的“病秧子”或者神秘兮兮的“玄學家”,。價值引領不到位,錯誤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審美理念就會乘虛而入,。影視教育只有在價值引領層面占領精神高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才能夠真正落實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作者:楊洪濤,,系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