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暖陽中,,記者日前走進江西省貴溪市塘灣鎮(zhèn)夏家村,只見潺潺的塘灣河繞村而過,,河西佇立的老祠堂與村東10多棟式樣古樸的木屋相互襯映,,倍顯村莊的古風古韻。村外的百合花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在給花籽下地做最后的準備,。
“以前村莊面貌可沒現(xiàn)在這般舒心,村子里環(huán)境雜亂,,小車都開不進去,。是書院建設讓村子變了模樣�,!贝迕窭硎聲蓡T夏雪峰介紹,。夏雪峰口中的書院,,是沿河依照古書院模式修建的10多棟木屋。夏家村是以前附近有名的“進士村”,,也是古塘灣書院遺址所在地,。新農(nóng)村建設過程中,鎮(zhèn)黨委對村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挖掘整理,,對村里有400多年歷史的老祠堂進行了重新修整,,對村民們引以為豪的古書院進行了重建,依托文化部門開展的傳統(tǒng)文化進村活動,,定期邀請當?shù)匚幕饲皝硎谡n講學,,每周安排當?shù)亟處煂Υ謇锖⒆舆M行傳統(tǒng)國學教學。在耳濡目染中,,村民們接受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主動成為村莊榮譽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在河堤書院對岸,,村民夏先進正在對屋后的廂房進行改造。前幾年村里搞建設,,為一小塊菜地與施工人員對著干的他,,現(xiàn)在反而支持村里的工作。談到自己的變化,,他笑著說:“己欲達而先達人嘛,。這是在書院里學到的道理�,!笨吹靡姷淖兓尨迕窨吹搅怂枷朕D(zhuǎn)變帶來的紅利,。“村子發(fā)展不起來,,不是缺錢,,缺的是一種向上精神、一股團結意識,。以前這個村幾百米的出村主干道都硬化不起來,,如今文化自信讓這個村變了模樣。今年,,村里實行土地流轉(zhuǎn),,全村土地流轉(zhuǎn)率超過98%�,!碧翞虫�(zhèn)黨委書記舒繡華說,。
“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培育文化自信,,落實到基層就是要挖掘地方傳統(tǒng)文化,,讓群眾在身邊的人和事中汲取前進的動力,。”貴溪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敏勝說,。近年來,貴溪市圍繞陸九淵創(chuàng)辦的“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做文章,,成立了專門的象山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出版了《象山書院》《象山書院志》《陸九淵與象山書院》等書籍。同時開設了象山論壇,、發(fā)現(xiàn)貴溪等傳統(tǒng)文化課堂,,對貴溪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業(yè)、貴溪地名故事,、貴溪進士傳記進行了系統(tǒng)宣傳,,讓傳統(tǒng)國學成為廣大市民熟悉的平民文化。2018年以來,,貴溪市共舉辦各類文化講座300多場次,,聽眾達10萬多人次,整理申報非遺項目60多個,。